【www.justzx.com--调研报告】

篇一:公共危机管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调研报告

题目:高校公共危机管理调研报告

姓 名 准考证号 年 级 专 业 指导教师 主考学校 专科学校

张媛媛 083113203015 13级 公共管理

河海大学

2014年11月 20日

调研报告情况表

高校公共危机管理调研报告

前言

高等院校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场所,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内部与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校危机管理也面临着崭新的课题。危机管理包括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危机处理。本文所说的危机预防包括危机检测与危机预警。

一、高校公共危机管理基本情况

危机事件一般都具有突发性、非程序性、双重效果性和处理紧迫性的特点,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回应。而高校较之企业、军队更习惯于常态下的管理,所以面对危机容易按常态下的做法去解决问题,就容易贻误时机而陷入被动。同时,由于我国没有明确的立法来规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职能地位、权力责任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所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至今缺乏具有会商决策功能的综合体系和综合协调部门,也没有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的综合协调机制。目前,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一般由校保卫机构具体负责,事发时再成立相应的危机应对临时机构。

我国高校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已经有了初步进展,基本做到了班级、二级学院、学院网络直报,建立了信息相互通报的机制,增加了危机信息的透明度等,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预警指标体系和网络不健全、监测报告系统反应速度慢、资金投入不足、预警反应措施不健全等问题。

二、高校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危机预防机制现状

危机事件一般都具有突发性、非程序性、双重效果性和处理紧迫性的特点,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回应。而高校较之企业、军队更习惯于常态下的管理,所以面对危机容易按常态下的做法去解决问题,就容易贻误时机而陷入被动。同时,由于我国没有明确的立法来规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职能地位、权力责任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所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至今缺乏具有会商决策功能的综合体系和综合协调部门,也没有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的综合协调机制。目前,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一般由校保卫机构具体负责,事发时再成立相应的危机应对临时机构。

我国高校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已经有了初步进展,基本做到了班级、二级学院、学院网络直报,建立了信息相互通报的机制,增加了危机信息的透明度等,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预警指标体系和网络不健全、监测报告系统反应速度慢、资金投入不足、预警反应措施不健全等问题。

(二)、构建高校危机预防机制的重要性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社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所以,高校危机事件处理不当会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所以,高校必须把危机管理放到战略高度而充分重视。

危机预防是危机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建立完善的危机预防机制可以从源头上有效地减少危机发生几率,同时危机预防可以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事件事先有充分的估计,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选择最佳的对应方案,最大限度减少高校损失和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三)、高校公共管理中的对策

(一)国家需完善校园安全的相关法律

构建校园危机预防机制需要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领导和统一部署,更需要

相关法律的支持。目前,高校危机处理一般由校保卫部门负责。这是由于现行法律只能解决校园内犯罪与治安的界定、处理,起不到前期预防管理的作用。尤其

篇二: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关于台湾游乐园粉尘爆炸的案例分析

一、事件背景:

八仙乐园占地九公顷,目前是东南亚最大,台湾拥有最多设施及滑水道的水上乐园,园内一日可容纳约两万人次。彩色派对,是以印度的“彩色节”为原型的疯狂派对,核心环节就是互相抛掷彩粉嬉戏为乐。主办方号称这是一场“亚洲最大彩色派对”、“敢玩、敢乐、最摇摆”、“历史性的一场派对”的活动。多达数千名年轻人受此感召,欢天喜地奔赴八仙乐园,接受彩粉的“洗礼”。

二、事件回顾:

时间:2015年6月27日晚间约8点30分左右

地点:台湾新北市八仙乐园

活动名称:“玩色创意公司”举办的“Color Play Asia - 彩色派对”活动

事件经过:台新北市八仙水上乐园正举办一场类似嘉年华的“彩色派对”,大约4500名年轻男女穿着泳衣,随着音乐忘情舞动。工作人员喷洒大量彩色粉末,并配合泡沫营造欢乐气氛。,在“彩色派对”舞台前方突然大火,舞台左方的泡沫机喷射口起火,旋及沿着弥漫舞池的粉尘燃烧,产生连锁爆燃。意外发生时先看见一团火往上冲2米高,一开始很多人不知道是爆炸,“以为是特效”,很多人还在继续跳舞,后来发现整个地板几乎全是火焰,不少人的双脚也被烧伤,才赶紧往外跑,听见不少人哀叫,这才知道发生意外。

事故造成498人受伤,分别送至43家医院。据统计,依据医院有救护检伤情形的,轻伤为79人、中伤157人、重伤202人。这起意外事故是新北市救灾史上受伤人数最多的一次。警方说,火警现场于28日凌晨已经清理完毕,将戒护保全现场。截止至9月2日,新北市八仙粉尘爆炸事故罹难人数升至12人。

三、处理方式:

Ⅰ.现场救援

1.事故发生后,新北市启动大量伤员机制。台北市消防局出动9辆、基隆市则支援5辆救护车前往现场救援。(危机发生后救援部门第一时间作出发应,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新北市长朱立伦27日晚间22时20分抵达现场,致电台湾“行政院”院长毛治国、台北市市长柯文哲、“消防署”以及基隆、桃园等地医院要求协助救援。(联动救援,控制事态) Ⅱ.伤员救治

1.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28日上午表示,我们对受伤两岸同胞表达慰问,希望他们得到及时

妥善救治,早日康复。(稳定台胞的心理,同时是政治外交,对促进两岸关系有积极作用)

2.马英九第一时间得知后,致电“行政院长”及新北市长,指示立即全力救援并提供必要协助。(对全面开展救援救治行动具有重要作用,促进救援救治行动有序高效进行)

3.新北市市长探望伤员,重伤者先发放新台币1万元慰问金,轻伤5000元。(稳定受害人的心理和情绪)

Ⅲ.辛劳奖励

台当局“卫福部”拟发放9亿元“辛劳奖励津贴”予医护人员,大幅超过健保治疗500多位烧伤病患共6亿元医疗支出。此次八仙尘爆大体皮肤采购、药品及医护津贴,共要动用“行政院”第二预备金12至18亿元,其中医护照顾病患的奖励津贴至少占了一半。“卫福部”要求医院给足加班费,同时再给予一些奖励津贴,二个月共发给3亿元;至于医师部分,,将直接发给奖励津贴,二个月共6亿元。(此项高昂的救助支出,引发外界不雅观感。作为政府,这样确能控制事态给事态降温,但这笔高昂的费用不应由政府来买单,易引发其他方面的热论甚至是舆论危机。)

Ⅳ、事故调查

检警和消防部门密集侦办,相关部门多次前往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并召开多次会议。于当年的八月中旬提出起诉。(可以看到,在台湾重大事故的调查中,并无直接领导,而是多部门协调运作,共同调查,事故调查和救援工作几乎同步展开,从事故调查到起诉,大约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效率较高。)

Ⅴ、事件追责

1.活动组织方负责人吕忠吉28日遭检方谕令100万元交保、限制出境和住居,涉过失伤害罪及公共危险罪已被收押。该乐园也被要求无限期停业接受调查。八仙乐园董事长陈柏廷、总经理陈慧颖和营销总监林玉芬首度被控过失致死罪,在士林地检署接受检方讯问。(对活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追责,有利于平复受害人情绪,提升政府的合法性)

2.要求在未确认安全性前,于公共场合暂时禁止彩色粉末活动。(加强监管,排除事故再发)

四、同类型事件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危机处置对比分析:

2014年8月2日7时34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146人死亡,1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

当天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事故发生后30日报告期,共有97人死亡、163人受伤(事故报告期后,经全力抢救医治无

效陆续死亡49人,尚有95名伤员在医院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

台湾游乐园粉尘爆燃与江苏昆山中荣公司粉尘爆炸事件对比表

在上表中可发现,海峡两岸在面对同类型的重大公共危机事故时,采取的救援方式以及危机处置方式存在较大不同。这与大陆国情有着直接相关。在事故发生后,都会启动应急预案,消防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有所区别的是,遇到重大事故时大陆通常会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前往事故现场,相对来说,台湾地区所调集的消防等救援力量比较有限。这也体现了我国领导体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应急预案并不能高效率地应对突发事件,台湾游乐园尘爆事件中人数比江苏昆山中荣公司尘爆事件中的人数还要多,但他们却可以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做好现场救援工作。

在事发后,台湾新北市以及江苏昆山市,主要领导都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新北市市长主要是做要求协助和支援等工作,而江苏省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是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并成立工作组担任现场救灾指挥,党中央、国务院重要领导也会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大陆领导的这种做法,对救援工作以及受害人员的安置工作等都会有正强化的效用,使得重大事故的事态发展能够尽可能得到控制,消极影响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够有效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

在伤员救治和受害补偿方面,台当局“卫福部”发放9亿元“辛劳奖励津贴”予医护人员,大幅健保治疗共6亿元医疗支出。新北市市长朱立伦探望伤员,重伤者先发放新台币1万元慰问金,轻伤5000元新台币。大体皮肤采购、药品及医护津贴,共动用“行政院”第二预备金12至18亿元。江苏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医疗救治、事故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及安抚、遇难者身份确认和赔偿等工作,按照医疗救治、善后安抚两个“一对一”的要求,对遇难者家属、受伤人员及其家属分步骤进行了心理疏导,全力开展善后工作,保持了社会稳定。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事故现场医疗救助工作,面对伤员伤势严重、抢救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克服困难,集中力量,调动各方医疗专家、器械、药品等,投入救治工作。在这一方面,两岸政府的做法较为相似。台湾方面,当局不仅拿出钱来给受害者救助之用,并且给

予医院医护人员以津贴。但这主要是基于社会保障体系而做出的举措。而江苏粉尘爆炸一案,虽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承担伤者的医疗救助和逝者的死亡赔偿,但这却是为了稳定受害人的心理,避免产生二次危机,对社会稳定再次造成威胁。此外,此类的伤亡救助资金不应全由政府承担,这将会造成政府负担过重,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由责任公司、相应的保险机构、政府共同承担,而政府承担的比例不应过大。

在事故调查上,台检警和消防部门密集侦办,相关部门多次前往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并召开多次会议。台湾新北市消防局2015年8月27日做出正式鉴定报告。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即6月28日,活动组织方负责人就被依法收押。当年的八月中旬提出起诉。台当局在这次调查中,多部门协调,无直接领导者,但事故的调查到起诉时间仅用2个月,整个过程较为高效。江苏方面,8月4日,成立由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江苏省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等参加的国务院苏州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聘请国内粉尘爆炸、消防、建筑、机械、材料、电气等方面的院士、专家参加事故调查工作。调查报告于2014年12月底正式公布,相关责任人的逮捕方面在2014年八月底和九月初被批准。2015年2月10日,昆山尘爆事故中的三名责任人受审。可以看到,在事故调查中,台湾方面无高层领导直接参与,时间跨度短,更为高效。大陆方面,有国务院各部门、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相关专家的参与。但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是作为被邀请方而参与。从着手调查到正式公布调查结果,历时四个月,到责任人受审历史6个月。这样的时间跨度,不能及时给受害群众一个说法,不能及时缓解受害人的心理创伤。公共危机发生后,官方部门应该快速反应,占据信息传递的优势,有利于做好舆论导向以及控制事态。

在事件追责上,台当局只是追究了八仙乐园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并要求在未确认安全性前,于公共场合暂时禁止彩色粉末活动。反观江苏昆山中荣尘爆事件,中荣公司主要负责人被追责,与此同时,还有安监局副局长等18人被追责,35名地方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分别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国务院对江苏省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其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一出安全事故,大批官员下马,这样的追责方式不仅会引起官场人员的寒颤,同时也会引起公众的质疑。官员怕出事毁了政治仕途,在任期间过于保守,难有创新。公众会质疑为什么不出事故时这些官员都是清白的,一出事故官员都经不起核查?与此同时进行的是,其他地方省委省政府加大力度彻查安全隐患、加大安全监管。等风头一过,类似的事件却仍有发生。如今是一个风险社会,危机发生前要预防,危机发生时要紧急妥善处置,危机发生后要合理合法追责。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科学有素的训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远比出大事抓大批官员来得实在,况且这些官员在吸取经验教训上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篇三: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近年来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公共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在国内迅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危机与公共危机、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危机的类型与特性、公共危机的诱因、以及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机制)的构建等进行缕析,并对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探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与归纳,有助于我们看出其中的不足乃至所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管理、研究综述

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现状概述

20世纪60年代,西方对危机管理的研究悄然兴起,且研究范围己经从政治领域向经济、社会领域,从自然灾害领域向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扩展。从 “非典”事件到汶川大地震再到H7N9等各种危机出现,,公共危机管理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界定了公共危机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逐步完善

早在1996年,学者王贵秀就提出创建危机管理学的倡议。王贵秀在《创建危机学刍议》一文中认为,危机管理学应以社会危机为专门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凭借丰富的内涵、广阔的外延其定能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边缘科学[1]。薛澜教授等主持了“社会变革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课题,课题成果著作《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系统反映了美国“9·11”事件后全球危机形态的变迁,探讨了转型期我国危机形态的根源及特征,勾勒出现代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给出了非常规决策治理的整体战略设计和制度安排[2]。通过学者们的不断地努力,危机管理的学科概念、学科研究对象等逐步明确,为今后学科体系的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出现了大量的专门研究机构,有关研究课题相继进行

近年来,在一些高校和研究所成立了相关的危机管理研究机构,如清华大学由海内外专家学者组成危机管理学术委员会,创办了“清华大学危机管理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成立了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旨在通过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际研究,提供咨询,提升政府、公共组织、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创建的危机管理与对策研究中心希望借鉴国内外危机管理经验,对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国内外重大危机进行对策性与理论性研究。同时,“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专辑”、“社会变革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研究”等课题相继进行,

取得了可贵的阶近年来我国出版了大量优秀的学术专著,如《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3]、《国家与政府的危机管理》[4]、《政府危机管理》[5]、《企业危机管理》[6], 《危机传播管理》[7]《危机管理战略》 [8]. 《对我国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系统分析》[9]等。同时,根据笔者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搜索,我国在1994年至2001年有关危机管理的研究论文总共才123篇,而2001年以后以“危机管理”为标题的论文数量达到篇(截止2013年)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有关危机管理的论文成果急剧增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危机、公共危机和危机管理等概念的界定

(1)有关“危机”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危机,我国学界讨论的并不多,大多是借用国外学者对“危机”的定义,其中普遍倾向于采用美国著名学者罗森塔尔(Rosenthal)的观点:即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界定。如高世屹指出,突发事件是人们对出乎意料事件的总称[10];张澜等认为,“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11];马建珍指出,“危机”是指社会遭遇严重天灾、疫情,或出现大规模混乱、暴动、武装冲突、战争等,社会秩序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遭受直接威胁的非正常状态[12]李泽洲认为,“突发性公共事件”就是在某种状况下,由于缺乏正确预测或者有效预防而发生的意外事件[13]。

(2)关于“公共危机”的定义

对于公共危机,虽然有不少文章以此为关键词或作为文章标题,却只有少数研究者做了界定。如李燕凌等认为,公共危机是指对社会公众具有巨大现实或潜在危险(危害或风险)的事件

[14];张小明在对“公共危机”、“一般危机”、“政府危机”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三个术语是有区别的:“公共危机”是与“一般危机”相对应的专业术语,强调的是其影响范围广大,或者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需要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做出关键性决策,同时认为,“政府危机”这一专业术语,从简化的意义上来说,可以看作是与“企业危机”相对应的,是以危机发生领域为依据所做出的简要划分,正因为如此,他指出应该对这些术语进行规范。[15]

(3)有关“危机管理”,的定义

关于危机管理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概念偏重于危机管理的过程性,强调的是危机管理贯穿于危机性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即危机性事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张成福指出:“所谓的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弥危机”。[16]上述界定在学术界得到比较普遍的认同。第二种概念偏重于危机管理组织及其采取的措施,强调危机管理不仅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政府组织相关社会力量共同对付危机性事件的过程。杨建顺指出,所谓危机管理,是指有关组织、国家乃至国际机构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或者紧急事态所带来的严重威胁、重大冲击和损害,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17杨冠琼认为危机管理就是政府组织相关力量在监测、预警、干预或控制以及消解危机性事件的生成、演进与影响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18]第三种概念则将“危机管理”看作“突发事件管理”,杨建顺强调的是危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乃至各种形态的危机和紧急事态的共性。如有学者认为,“危机管理”也称为“突发事件管理”、“紧急状态管理”,特指公共危机的潜伏、爆发、控

制、化解、修复、常态化等全过程中的应对机制和制度安排。[19]

三.公共危机类型的划分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公共危机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学者陈玮将公共危机分为六类: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重大刑事案件、公共关系危机(舆情突发、网络炒作)。[20]在胡宁生主编的《中国政府形象战略》一书中,作者在综合前人所做划分的基础上,对危机分类做了以下归纳: 1 按动因性质划分:自然危机(自然现象、灾难事故);人为危机(恐怖活动、犯罪行为、破坏性事件等)。2按影响时空范围划分:国际危机、国内危机、组织危机。3按主要成因及涉及范围划分: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价值危机。4按采取手段划分:和平方式的冲突方式(如静坐、示威、游行等);暴力性的流血冲突方式(恐怖活动、骚乱、暴乱国内战争等)。5按特殊状态划分:核危机、非核危机。胡宁生等还进一步提出了综合划分标准,选取危机状态下的复杂程度、性质及控制的可能性等指标,将危机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结构良好的危机;二是结构不良的危机。[21] 在《危机管理》一书中,薛澜对危机类型做了以下归纳:自然灾害型、利益失衡型、权力异化型、意识冲突型、国际关系型。[22] 黄训美认为,从产生的原因看,危机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自然力产生的天灾,如洪水、地震等;二是人为造成的人祸,包括全局性的或局部性的社会冲突;三是以自然灾害表现出来的人为危机,如火车相撞、飞机失事、核泄露等事故,以及大规模的突发性疫病流行所引起的公共卫生危机、三废排放造成的大规模生态灾害等。[23]

以上这些分类方式,反映了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对各种危机进行了归类,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目前我国学界对危机的分类,尽管在名称等形式上有所差别,但主要只是分类角度的不同,其实质内容并无太大分歧。

四.公共危机的特性

在对各类危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对危机的特性做了归纳。总结这些研究,目前我国各类危机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紧迫性、威胁性、公共性、政治性、复杂性、危害性、两面性及社会性等特点。马建珍认为,危机具有突发性、政治性、复杂性、危害性与紧急性五个方面的特征[24];张成福指出,危机具有威胁性、不确定性、时间的有限性与危机的双重效果性,认为危机会带来各种损失,但危机也是机会和转机,危机可以促进制度的革新和环境的变革

[25],有学者也将这一特性称为两面性;李泽洲认为突发性公共事件具有公共性、突发性、危害性等特征[22];而薛澜等对转型期我国危机形态的特点做了具体分析,将它们归纳为五个方面: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多元化;危机事件呈高频次、大规模;危机事件的组织性、暴力性和危害性加强;危机波动方式多元、震动频度增大;危机事件的国际化程度加大。[26]

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对危机的划分类型多而丰富,使我们对危机有了更好的认识和辨别,但是行行色色的划分会降低类型的统一性和标准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学者划分的类型进行分类和归纳,并对各种危机进行差异或者相似的分析,从而寻求哪些类型的危机破坏性更大,做好预防工作,降低损害。

五.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

不同的学者对公共危机爆发的诱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学者薛澜等从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组织因素(包括组织机构与文化、策略与战术管理、策略危机管理和决策手段)和个体因素三个方面探讨公共危机的诱因。[27]学者吴忠民将当前中国重要的社会危机变量归为两类:一类是诱因变量,包括经济波动、物价上涨、失业率居高不下、金融危机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5项;另一类是本因变量,包括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保障滞后、三农问题、

劳资纠纷和冲突、中等收入人群发展的相对缓慢、腐败问题以及中央政府效率和权威削弱问题等7项。[28]运用系统方法可以将引发公共危机的因素分为:(1)自然因素。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2)社会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卫生因素,信息、技术因素,刑事犯罪因素,国防因素等。(3)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污染、陆地水污染、海洋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等。

六.关于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构建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问题,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构建政府或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与机制的构想。从不同视角提出的这些构想,反映了我国学者关于危机应对与管理的策略和见解,可谓仁者见仁,但综合目前国内学者的这些讨论,可以大致归纳为以 下四种观点。

(一)“制度论”

这也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观点,认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危机及政府处理的不得力,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相关机制不健全、制度存在缺陷而影响了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建立与完善危机管理体系或机制,应该借助政治学、制度经济学、组织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如林毅夫明确提出,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关键是建立体制化机制。[29]而在具体的危机管理中,又有两种不同的角度。其一,从机制建设的角度。王乐夫等以“非典”为例,阐述了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2)建立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3)建立有效的政府间合作机制和国家间合作机制等。[30]吴兴军通过对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上的缺陷的分析,提出按照公共危机管理规律,构建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善后修复和转化机制。[31]而曹现强等颇具创意地指出,构建危机管理机制的关键在于构建危机状态下以政府为中心的危机管理责权机制,危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各参与主体的权力—责任机制的构建与调适。为了有效地进行危机救治,必须对各参与主体进行合理的权力与责任划分。[32]其二,从法律的角度反思危机的管理。肖金明认为,SARS危机对政府能力、法律制度和公众道德直接提出了挑战.为了成功应对危机,他提出了三大主张:第一,政府能力再造;第二,紧急状态的法制安排;第三,公众道德的重建。[33]在制度论者中,不少方面达成了共识,如在危机管理机构设置方面,他们主张建立常设性政府危机管理机构,在法律建设方面,几乎一致认为我国急需加强该方面的法制建设,尤其应该快速设立《紧急状态法》。

(二)“经验论”

该论者从感性主义出发,重视经验尤其是国外成功经验的作用。一方面,他们通过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危机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及有关危机管理方面富有成效的制度建设的介绍,为我国危机管理和相关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唐钧介绍了公共危机管理的国际动态后,提出了包括:建立全国的危机管理体制、加强事前的预防准备工作、筹建危机预警系统和危机评价系统、提升公共危机管理的绩效和水平、高新科技全方位保障社会安全、做好资源共享和全民动员工作、培养和培训公民的危机管理意识及有效利用国际资源等十项建设经验[34];薛澜等在《危机管理的国际借鉴:以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为例》一文中,以美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为例,分析了其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并从各具体领域的危机管理体制分析来归纳总结国外危机管理体系的一些共同特征,以期为我们建设中国危机管理体系提供借鉴。[35]

该论与“制度论”有不少相通之处,那就是一方面注重经验的作用,同时,认为加强制度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不仅如此,因为经验论者在介绍国际上成功的危机管理经验时,也很注重在我国推行国外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所以,二者在不少方面达成了共识,如建立预警系统、加强有关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统一指挥的危机管理机构及借鉴国际

资源等。

(三)“系统论”

此种观点运用现代系统思维研究与设计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系统。这种观点批评了一切问题 泛政治化的思维模式和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的体制局限,并从系统整合原理出发,构建彼此协调、合作的公共危机管理系统。有学者认为,危机管理同任何其他的组织管理一样,都是企图通过对相关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地实现组 织目标。因此,其理论基础都是简化描述为“1+1护2”的系统整合原理。要想建立高效运作、能够实现“1+1>2”的危机管理系统,必须合理设置其子系统,科学设定各个子系统的职能,并构造出密切协调、合作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四) “公共关系论”。

公共关系学与危机管理关系密切。在西方国家,公关手段一直备受危机管理专家的青睐,它的一些原则、方式、方法、策略在危机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卓有成效。随着近年来 我国各种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在与危机的交锋中也逐步意识到了公关手段在危机应对与管理中的独特作用。该论者认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当注重科学地运用公共关系学的原理、方法应对危机。首先是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从而获得民众支持;其次是政府策略地运用公 共关系艺术,协调好政府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形成基于目标中心的合力,达到减少政府“交易成本”的目的。其中高世屹认为,危机管理,也要采取旨在减少危机损坏程度的沟通信息、树立形象的公关策略[36]徐刚等认为危机管理的公关策略是提升政府和社会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政府危机管理中,应以公关手段调节社会传闻,塑造政府形象.[37]

相对于制度论者重视制度而言,公共关系论者主张在危机管理中,更加倾向于非制度化的管理艺术,认为过分强调制度、机制的作用会忽视实践的艺术性,从而影响危机管理的成效。

七.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内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和立法研究两个方面。不足之处主要有:

(1)研究不够系统,表现为没有将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立法研究、组织设计和工作流程结合起来,形成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或机制。在方法上,没有将系统方法和情景分析方法贯穿到研究之中,使得研究不够系统、具体,缺乏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设计研究。

(2)在公共危机管理立法研究方面,对现有法律缺陷缺乏系统的研究。例如,我国没有统一的国家紧急状态法。尽管现在国家有防洪法、防震减灾法、传染病防治法、国防法等法 律,但是每一个法律都只适用于一种紧急状态,国家在宪法中没有统一的这种法律制度,所以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制。

(3)笼统的危机管理研究居多,对影响当前我国社会安全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危机缺乏科学的分析,更缺少形成这些危机的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和预防措施。

(4)研究领域与范围褊狭。目前我国对危机与危机管理的研究,主要以政府危机管理为核心,城市危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农村尤其是广大民族地区危机管理的研究还很不够。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研究,除了李燕凌等人的研究外,更深的研究很少见。而广大民族地区危机管理的研究几近于空白。

八.针对公共危机管理提出的建议

看了众多文献之后,笔者对危机的认识、预防和处理有以下看法:

(1)要严格制定责任追究机制,对于造成公共危机的人一经调查存在问题严格进行处理,并且要公开信息,同时要提高追究责任的速度。

(2)政府应当同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机制,非政府组织会在政府与民众之间起到非常好的


查看更多调研报告相关内容,请点击调研报告

2024 免费范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