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stzx.com--简历范文】

篇一: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的资料和范文大全(1)

2011-03-29 22:37

历史资料:

王小亭(1900—1981),北京人,当年“明星级”的摄影记者。

这幅照片比王小亭本人有名。1937年那个多事之秋,全世界有1.3亿人看到过这幅照片。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爆发。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候车妇孺二百余名,整个车站沦为一片废墟。当时任职于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中国摄影记者王小亭在现场目睹:一个满身是血的幼儿坐在铁轨上号啕大哭。他用最后一点电影胶片拍下了这一瞬间,这些胶片,画面放出来只有十几秒,于是他截取其中一个镜头,成为上面这幅照片。

胶片被美国海军军舰送到马尼拉,又由飞机送往纽约,两个星期后,刊登在美国影响极大的《生活》杂志封面。

传播学者分析,公开发表的这样一幅照片有力地影响了当时的美国舆论,并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由于上海南站远离战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日本的轰炸完全针对无辜平民。罗斯福总统立即向日本提出抗议,各国也纷纷谴责日本的行径。

面对国际舆论压力,日本诡称当时飞行员误以为站台上是调动中的中国军队,所以发生“误炸”。同时,日军高额悬赏捉拿王小亭。他被迫逃往香港。

除了这幅“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外,人们今天能看到的当年淞沪会战的影像资料,大部分也都出自王小亭之手。

其子王健龙回忆:当年处在炮火中的上海,差不多每天遭到日本人的轰炸,有时一天轰炸多次。父亲每天扛着拍新闻纪录片的电影摄影机。身上还挂四五个照相机,奔走于战区。其时沪上各家报纸所登载的战地照片,大都出自他的镜头。

王小亭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我整天奔走拍摄。尝试用镜头记录下动荡的中国社会。王健龙记得,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回来很兴奋,有时回来话都不愿讲。“他每天拍摄着那些他看到的地上已经死的和正在死去的人,心里非常难过。”

一天,王小亭回到家中,心情很不好,因为他去拍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孤军血战,眼见士兵们一个个倒下去。

这段史实是:1937年10月27日,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谢晋元奉命率领该团主力进驻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执行阻击任务,与日军血战4天4夜。当时隔岸观战的中外人士曾发现,枪林弹雨中还出现过一个手提摄影机的人。这便是王小亭。

然而这已是一个模糊的名字了。

笔者先向一位著名的摄影记者打听。他拍着脑门说,王小亭,他拍的那幅日本轰炸上海火车站的照片非常有名。不过他接着又说,再多的,也就不知道了。

他向笔者推荐了新闻摄影界的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一听王小亭的名字,很干脆地说:“我也并不了解他。不过专门研究中国摄影史的吴群,已经过世了,在《摄影文史》杂志上发过一篇文章,叫做?抗战初期最活跃的战地摄影记者王小亭?。”

他翻出这一期杂志。念给记者听。文章很短,没有关于王小亭的个人背景,重点是引用蒋齐生主编《摄影史记》中的记载,介绍那幅著名的照片。

“反正我这里资料也很有限,关于王小亭的东西很少,我看吴群也是尽可能搜罗了,就这么些。”他最后说。

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陆关于王小亭的资料确实不多,即使多方打听,“估计也够呛”。因为王小亭后来到了美国,去世则是在台北。

“王小亭那幅照片是因为拍得太好了,所以我们今天还知道。其实好多当时的抗战照片我们从来就没有见到过。”他感叹道。

在他看来,我们的抗战摄影史“缺一半”,因为“我们比较注意八路军这边的摄影,国统区那边的,基本上没有”。

最近一家出版社出了一本历史照片集,他一看,怎么好多照片都是从来没见过的。托人一打听,才知道那个编者是台湾人,“好多照片人家从台湾弄过来的”。

今人已不了解王小亭,不过哪怕只知道关于他的一点儿信息。就有人被他感动,写出这样的文字:“请记住他,王小亭。一个记录地狱的摄影师。记住他的伟大,他的真实,他的残酷,以及他难以言语的温柔。”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工业发达,市街繁华。"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出于扩大侵华战争的需要,又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日本军部先后调集了20万大军进攻上海,同时出动100余架飞机反复对上海进行毁灭性轰炸。1937年8月14日下午,日机轰炸上海。炸弹落于南京路外滩,华懋饭店及汇中饭店被炸毁。南京路一带尸骸狼藉,在炸毁的建筑物残迹中,受伤者被压在下面,呻吟惨号。炸死者血肉模糊,肢体残缺。几分钟后,虞洽聊路与爱多亚路交叉点,也遭到轰炸。这一地区也是上海的闹市之一,有不少难民聚集在道路两旁。炸弹落在这里,附近的房屋大都被炸毁或震坍,停在路边的20多辆汽车全部起火燃烧,电缆被炸断垂落地面,又引起大火,使灾情倍加惨烈。被炸死者的断肢残躯,四处抛散,鲜血染红了街面。

这次轰炸,共炸死无辜平民1742人,炸伤1873人,炸毁及烧毁的房屋财产难以计算。1937年8月23日中午,日机轰炸南京路闹市区和浙江路,先施公司被炸,电线折断,多处起火,有215人被炸死,一位年轻的母亲横卧血泊,怀中的孩子只剩下两只血淋淋的脚。此外,还炸死570余人。

同年8月28日下午2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上海原有南北两个车站,"八·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第一批四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不一会,又有八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200多人。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月台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

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郑家桥燃起大火,一时间烟雾弥蔓,哭声四起,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上海南站远离交火地区,根本没有军事设施,中军对南站的轰炸,完全是有计划的野蛮屠杀。

9月18日,日机对上海东区杨树浦等地轰炸,投下多枚燃烧弹,致使那一带的工厂和居民区大火遮天,损失惨重。这天上午8时,怡和纱厂厂房中弹,打麻机当即起火。接着东百老汇路、公平路的公所住宅中弹,大火很快蔓延。此外,兆丰路仓库、百老汇路东一片住宅、培林洋行蛋厂等工业和居民区大火熊熊,被烧成焦土。

在日机的夜以继日的狂轰滥炸下,上海遭到严重破坏。仅遭日机袭击的文教机关和学校(其中部分又遭轰炸又遭炮击)就达92个,其中被全毁的占75%。许多医疗卫生机构亦遭到轰炸。例如,8月18日、19日,日军先后轰炸高悬巨幅红十字旗的直如东南医学院和南翔红十字会第三救护队。

关于轰炸破坏上海的情况,这里摘引一段1938年3月19日上海《密勒氏评论周报》的报道,即可一目了然:"被毁的商店至少有10万家,其中包括店主的住宅和财产。这些商店或被焚毁,或被炸毁,或被轰毁,或被抢掠一空。我们倘驱车经过虹口、杨树浦、闸北和南市等处,但见两旁街道,尽成废墟,往往延长几里。在1932年'淞沪战争'后,约一里宽二里长的面积内损害颇重。这一次,三公里以上的面积内,往往片瓦无存,不足为奇。在许多地方,破坏的情况,简直难以形容。两路管理局附近的无数小店铺以及住宅,均遭不断轰炸,摧毁无遗。"

六十多年前,一张题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的照片震惊了全世界。画面中, 一个满身鲜血的幼儿坐在火车站废墟的铁轨上惶恐地嚎啕大哭。这张照片是著名新闻摄影家王小亭拍摄的,它在国内外新闻界和摄影界受到高度推崇,被誉为战争题材的经典之作。照片承载的内涵非常丰富,围绕它有许多值得永久记忆的故事。

“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期,日军先后出动100余架飞机在上海市区狂轰滥炸,大片繁华街区化为断壁残垣,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由于上海北站陷于战火中,南站就成了陆上主要通道,中外慈善团体连日救济遣送难民,每天数千人,车站内外挤满逃难人群。

1937年8月28日,日军声称由于中国军队聚集南市,将对这一地区进行轰炸。下午2时10分,由2架侦察机引导,6架轰炸机窜至南站上空。江西会馆正在遣送大批赣籍难民,其他难民也蜂拥而至, 约1800人在南站候车,其中有不少妇女儿童。飞机不断俯冲轰炸,投

弹20余枚,当即炸死难民250余人,炸伤500余人,沪杭铁路交通枢纽毁于一旦。上海《立报》有如下记载:“站屋、天桥及水塔、车房当场被炸毁,同时在站台候车离沪难民均罹于难,死伤达六七百人。死者倒卧于地,伤者转侧呼号,残肢头颅,触目皆是,血流成渠……景象之惨,无以复加。”

事件发生后面对国际舆论铺天盖地的抨击,日本方面狼狈不堪。南站一带远离交火地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字林西报》记者巡行南市街巷,证实未见一名中国士兵。日本军方辩解说是“误炸”,诡称飞行员错把火车站货栈看作军火库,把候车的难民当成调动中的军队。 实际上,南站遣送难民早已众所周知,日军对南站及周边情况也了如指掌,所谓“误炸”之说只能是欲盖弥彰。理屈词穷的日本人声称照片是王小亭为了反日宣传而伪造的。

照片背景: 轰炸过后,幼儿由于惊吓和疼痛在铁轨旁啼哭,然后大人抱着男孩过来,放下男孩去抱幼儿,大人把幼儿安顿好,再回来抱那男孩,

三张照片中,幼儿哭嚎的画面最具有震撼力,这是对侵略者涂炭幼小生灵的血泪控诉。 1943年宋美龄在美国、加拿大进行宣传演讲,获得巨大成功,援助款和物资犹如雪片般飞来,其中相当一部分注明是捐给难童的。

《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是日本侵略中国见证,这幅惨绝人寰的画面是中华民族饱受战争灾难的缩影,这个幼儿是千千万万受难儿童的典型。王小亭在战火中冒死拍摄,捕捉了这震颤灵魂的瞬间,把侵略者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也揭示了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深远意义,历史将记住这一刻。

阅读范文:

孤独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天黑沉沉的,太阳被层层的乌云遮住了。但在上海的火车南站还是热热闹闹的,准备乘火车出发的人们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一小队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正向火车站的入口处逼近。他们手里端着冲锋枪,腰间挂着子弹袋,用恶狼般的眼睛迅速地扫视着四周忙碌的人们。

突然,一名指挥官模样的人举起手中的冲锋枪对着喧闹的人群一阵扫射,检票口处的几个年轻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不知所措,转眼都倒在了血泊中。那些坐在站台前休息、玩耍的孩子们,有的胆小的,早被吓的大哭起来;还有一些胆子大的,都向四处逃散开了。整个火车站被恐惧笼罩着,空气中凝固着阵阵杀气。

伴随着“嗡嗡”的响声,几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领结式战斗机正朝这里飞来,只见它们像几只凶恶的老鹰盘旋在火车站的上空,丢下了几颗炸弹,然后远走高飞了。一小时前还热热闹闹的火车南站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从火车南站的废墟中传来了一阵接一阵的稚嫩的哭声,只见一个小男孩儿正坐在溅满鲜血的地上无助地哭着。他衣衫褴褛,瘦弱的身体支撑着大大的头,显然又是一个营养不良的穷苦孩子。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同时也是一个最幸运的孩子。当敌机丢下炸弹时,年轻的父母把熟睡的孩子压在了自己的身子底下,用自己的生命为他提供了一个避难的场所。几分钟后,一块钢板不偏不正地落在了这对夫妇的身上……

孩子醒来时,他怎么也无法从周围面目全非的尸体中找到自己的父母了。孩子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最爱他的人已经离他而去了,除了哭泣,他不知还能做些什么。

这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当然,可怜的孩子被一位好心的路人收留了,长大后的孩子向全世界人民呼吁:“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老人不再失去儿子,全世界的人民应该一致行动起来,在新的二十一世纪里为战争敲响丧钟,让世界成为真正的人类的家园。”

当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近时,我们会伸开双臂静静地等待。当战争的枪炮再次响起时,我们却要用心祈祷,在春风里世界上的人们都能沐浴和平和爱的阳光

战争带来的哭声

1937年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南站,炸死200余人,伤者不计其数.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来到上海火车站坐火车,遇到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

当天的上海火车站被炸成了“垃圾场”。对夫妇尽管受了伤,但仍然紧紧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在被日本侵略者追赶时,为了保护妻子和孩子,孩子的父亲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母子俩伤心得泪流满脸,儿子似乎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去世了,比他的母亲哭得更加大声,哭声犹如闪电雷鸣。就在这时,婴儿的母亲隐隐约约听到了日本侵略者走过来的脚步声,可是母亲已经累得双脚麻木了,加上受了伤,已无法走动。

伟大的母爱给了这位母亲以力量,使她跑动了,由于跑得很慢,日本侵略者一枪打中了这位母亲的脚上。母亲被活活地杀死了。小孩仿佛哭喊着:“爸爸、妈妈快回来吧,快回来吧,儿子我需要你们,快回来吧!”

儿子的哭喊声,这位母亲好似听到了。她用力睁开眼睛,说:“我的乖孩子,你一定要生存着,将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爸爸、妈妈报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添光彩,让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不是那么容易欺负的!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永远祝福你,再见了我的儿子。” 说完,这位母亲已经闭上了眼睛,没有呼吸声了。这件事成了这位出生不久的小婴儿永生的伤害,他已成了孤儿。这个婴儿怒恨那些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杀死我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将来我长大成人一定要继承母亲的遗志,战胜日本侵略者,给日本人一些颜色看,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厉害。

为什么世上有战争,和平之神去了哪儿?为什么会让出生不久的婴儿失去了父母,为什么要

篇二:1937年8月28日

1937年8月28日,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上海火车南站里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可

以说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同爸爸妈妈一起买票,乘火车去走亲戚。

突然,上空盘旋着一架架战机,俯冲而过,投下了一枚枚炸弹,炸弹轰炸了整个上海火车南站,地上堆满了一具具尸体,惨不忍赌,鲜血染红了整个上海火车南站,传来了一阵阵凄惨的叫喊声,就是这个小男孩,他身上全都是血,不停地哭泣,不停地叫喊:“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在哪里?快来救救我,呜……”这悲切的呜呜声,谁听了都会落泪,谁听了都会震悚。找不到妈妈的小男孩只是坐在那里痛哭……四周阴沉沉的,天上的乌云厚重得像要压下来似的。这个地方好像刚刚遭受过一场重大灾难:房屋倒塌了,变成了一片废墟,铁皮、木板、铁架子支离破碎,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

十几年过去了,小男孩已长大成人,可他还是忘不了日本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的情形,每到8月28日这一天,小男孩就非常伤心,脑海中浮现着战争所带来的累累伤痕,还不时拿起爸爸妈妈的照片看。他恨不得把日本这个国家也轰炸了。他读书很优秀,考上了大学,可他什么学校也不报考,硬要参军,因为他心里早已埋下了一个心愿:长大一定要作个威武的军人,用先进的科技装备,攻打任何侵犯祖国领土的“恶魔”。

我们渴望,渴望有一个无人知晓的“世外桃源”,让那些无辜的孩子免遭死亡的恐惧。

我们希望,希望命运女神能够改变战争中的人们的命运。

我们盼望,盼望“和平之神”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撒下和平之花,播下和平之种,让和平永驻人间。

我们祈盼,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争的硝烟!

篇三: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的资料和范文大全 王小亭(1900—1981),北京人,当年“明星级”的摄影记者。

这幅照片比王小亭本人有名。1937年那个多事之秋,全世界有1.3亿人看到过这幅照片。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工业发达,市街繁华。"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出于扩大侵华战争的需要,又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日本军部先后调集了20万大军进攻上海,同时出动100余架飞机反复对上海进行毁灭性轰炸。1937年8月14日下午,日机轰炸上海。炸弹落于南京路外滩,华懋饭店及汇中饭店被炸毁。南京路一带尸骸狼藉,在炸毁的建筑物残迹中,受伤者被压在下面,呻吟惨号。炸死者血肉模糊,肢体残缺。

这次轰炸,共炸死无辜平民1742人,炸伤1873人,炸毁及烧毁的房屋财产难以计算。1937年8月23日中午,日机轰炸南京路闹市区和浙江路,先施公司被炸,电线折断,多处起火,有215人被炸死,一位年轻的母亲横卧血泊,怀中的孩子只剩下两只血淋淋的脚。此外,还炸死570余人。

1937年8月28日,日军声称由于中国军队聚集南市,将对这一地区进行轰炸。下午2时10分,由2架侦察机引导,6架轰炸机窜至南站上空。江西会馆正在遣送大批赣籍难民,其他难民也蜂拥而至, 约1800人在南站候车,其中有不少妇女儿童。飞机不断俯冲轰炸,投弹20余枚,当即炸死难民250余人,炸伤500余人,沪杭铁路交通枢纽毁于一旦。

同年8月28日下午2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上海原有南北两个车站,"八·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第一批四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不一会,又有八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200多人。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月台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郑家桥燃起大火,一时间烟雾弥蔓,哭声四起,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上海南站远离交火地区,根本没有军事设施,中军对南站的轰炸,完全是有计划的野蛮屠杀。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爆发。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候车妇孺二百余名,整个车站沦为一片废墟。当时任职于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中国摄影记者王小亭在现场目睹:一个满身是血的幼儿坐在铁轨上号啕大哭。他用最后一点电影胶片拍下了这一瞬间,这些胶片,画面放出来只有十几秒,于是他截取其中一个镜头,成为上面这幅照片。

六十多年前,一张题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的照片震惊了全世界。画面中, 一个满身鲜血的幼儿坐在火车站废墟的铁轨上惶恐地嚎啕大哭。这张照片是著名新闻摄影家王小亭拍摄的,它在国内外新闻界和摄影界受到高度推崇,被誉为战争题材的经典之作。照片承载的内涵非常丰富,围绕它有许多值得永久记忆的故事。

上海《立报》有如下记载:“站屋、天桥及水塔、车房当场被炸毁,同时在站台候车离沪难民均罹于难,死伤达六七百人。死者倒卧于地,伤者转侧呼号,残肢头颅,触目皆是,血流成渠……景象之惨,无以复加。”

事件发生后面对国际舆论铺天盖地的抨击,日本方面狼狈不堪。南站一带远离交火地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字林西报》记者巡行南市街巷,证实未见一名中国士兵。日本军方辩解说是“误炸”,诡称飞行员错把火车站货栈看作军火库,把候车的难民当成调动中的军队。 实际上,南站遣送难民早已众所周知,日军对南站及周边情况也了如指掌,所谓“误炸”之说只能是欲盖弥彰。理屈词穷的日本人声称照片是王小亭为了反日宣传而伪造的。

照片背景: 轰炸过后,幼儿由于惊吓和疼痛在铁轨旁啼哭,然后大人抱着男孩过来,放下男孩去抱幼儿,大人把幼儿安顿好,再回来抱那男孩,

三张照片中,幼儿哭嚎的画面最具有震撼力,这是对侵略者涂炭幼小生灵的血泪控诉。

1943年宋美龄在美国、加拿大进行宣传演讲,获得巨大成功,援助款和物资犹如雪片般飞来,其中相当一部分注明是捐给难童的。

《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是日本侵略中国见证,这幅惨绝人寰的画面是中华民族饱受战争灾难的缩影,这个幼儿是千千万万受难儿童的典型。王小亭在战火中冒死拍摄,捕捉了这震颤灵魂的瞬间,把侵略者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也揭示了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深远意义,历史将记住这一刻。


查看更多简历范文相关内容,请点击简历范文

2024 免费范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