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stzx.com--医药类】

篇一:10.孙思邈的医药贡献

10、概述孙思邈的医药贡献,评析《大医精诚》的核心观点。

孙思邈(581-682),隋开皇元年人,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千金方》是一本怎样的书?

《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内容广博,系统清晰,既确切载述着当时医学的方法,回答了医学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

首先,孙思邈认为医学“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认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并须精熟”,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回答了医学是什么的问题:医学既是专门的学问,又是仁心的体现。

其次,孙思邈融合古今,博采中外,各卷内容先论后方,以法统方,方从法出,理法相系,等于回答了医学为什么是专门之学的问题。第三,孙思邈不仅强调“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而且注重临床实践。

孙思邈医学思想有如下六个方面:医为精微之学,医为仁心之术,医贵融会贯通,医为完整系统,医在理法相系,医贵临床践行。

1.收载方剂5300多首,内容涉及临床各科。

孙思邈《千金要方》收罗唐代及以前方剂5300多首,保存了大量古方和当时流行的单方、验方,不少是孙思邈从民间采访收集所得。 故说《千金方》是方书之宝藏。

《千金方》不仅收载方剂多,而且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疫病、急救等各个方面。

例如健忘一证,唐以前记载专方很少,而《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好忘第七》,则详细记载了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令人不忘方、开心散、菖蒲益智丸、养命开心益智方、北平太守八味散方、健忘方、聪明益智方、定志小丸共9方,基本反映了唐代以前治疗健忘一证的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

2.预防与治疗并重,治法和方剂多有创新

一般的中医古籍多重点记载各科各种疾病的辨证治疗与方药,而《千金方·伤寒上》把对温疫预防放在首要位置。除区别温疫与其他热病外,还提出“辟温”的观点,收集并记载了屠苏酒、太乙流金散、雄黄散、治瘅气方、辟温病粉身散等预防温病的方剂共36首。

3.组方配伍特色鲜明,化裁应用灵活机动。充分说明孙思邈在方剂方面善于结合临床化裁应用经方与古方的特点,也说明孙思邈非常重视实践。

4、《千金方》记载了医经、经方、采药、制剂、针灸、养生等各方面的内容,对后世影响巨大。

宋代郭思从《千金方》中选择出900多首常见药方,编成《千金宝要》,于公元1124年,在华州刻成碑石,供人们拓印。

《千金方》著成不久,就被来我国学医的日本留学生手抄后带回,其宋代刻印本也多次传入日本

日本人丹波康赖编著的《医心方》,许多方剂采自于《千金方》;日本人后藤敏还照元代版本翻刻过一次;朝鲜人许凌编写的《东医宝鉴》,也参考过《千金方》。

《大医精诚》赏读

《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著作《备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这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

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同情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责任心)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无有私心)。

第一部分:阐述学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部分:阐述医者诊病应无私无欲,怀有同情心、平等心、责任心。对人与动物应有博爱之心,不用活物入药,对病人不应有嫌恶之心。

第三部分:医者诊病应专心致志,仔细察病,不能炫耀医技,不应为财物所迷惑,更不能不顾病人痛苦而自享其乐。

第四部分:行医者不应高声喧哗谈谑,不能自以为是,更不能侍己所长,牟取财物。而应志在救济帮助世人摆脱病痛

唐代医药学成就概述

新治疗方法:孙思邈发明药物灌肠法和药粉直吹法治疗痢疾;米糠水治脚气、动物肝治夜盲。隋朝有拔牙术,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对骨折的复位、牵引、固定等法。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首次提出一些新的病名:白癜风、脐风、结核、肉瘤、热心痛、悸心痛等。对具体疾病的论述也较详细和准确,如“消渴: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

2、印度医学传入中国,许多印度药物传入中国,如郁金香、菩提树、龙脑香。印度眼科影响中国。

公元1世纪到9世纪,中国药物、脉学、炼丹术传入阿拉伯,又经阿拉伯传入西方。

3、唐代著名医家辈出:苏敬、鉴真、崔知悌、蔺道人等。

篇二: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1.资料取自《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籍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书籍。

2.全表摘选十三个朝代 199名主要医家的 402部现存著作,非主要的或著作已遗佚者均未列入本表范畴。

3.根据医家的出生年代而排列其先后次序,如出生年代无从考者,则参考其著作的成书时间作适当调整。

4.有的著作撰写人未详者,则以"无名氏"代之。

5.有的著作为后人伪托前贤之名而撰者,则此著作均列于前贤名下。

6.关于朝代的起迄年份,均参考山西大学历史系所编《中国历史大系表》。

7.著作者一般用其"名",个别的用其"字"。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49年)(著作2部)

1.无名氏:《黄帝内经》

2.秦越人:《黄帝八十一难经》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著作3部)

1.无名氏:《神农本草经》

2.张 机:《伤寒杂病论》

3.华 佗:《中藏经》

晋(公元265-420年)(著作3部)

1.王叔和:《脉经》

2.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3.葛 洪:《肘后备急方》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著作3部)

1.雷 敩:《雷公炮灸论》

2.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3.陶景弘:《本草经集注》

隋(公元581--618年)(著作2部)

1.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2.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唐(公元618--907年)(著作12部)

1.苏 静:《新修本草》

2.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银海精微》

3.孟 诜:《食疗本草》

4.陈藏器:《本草拾遗》

5.王 焘:《外台秘要》

6.王 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玄珠密语》

7.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8.昝 殷:《经效产宝》

9.无名氏:《颅囟经》

五代(公元907-960年)(著作1部)

1.和 凝:《疑狱集》

宋(公元960-1279年)(著作34部)

1.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2.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4.韩祗和:《伤寒微旨》

5.董 汲:《小儿痘疹备急方论》

《脚气治法总要》

《旅舍备要方》

6.刘温舒:《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运气论奥疏钞》

7.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8.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朱 肱:《伤寒类证活人书》

10.钱 乙:《小儿药证直诀》

11.太医院:《圣济总录》

12.寇宗奭:《本草衍义》

13.许叔微:《伤寒发微论》

《伤寒百证歌》

《伤寒九十论》

《普济本事方》

14.刘 昉:《幼幼新书》

15.陈 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6.郭 雍:《伤寒补亡论》

17.张 杲:《医说》

18.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9.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20.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外科精要》

21.施 发:《察病指南》

22.宋 慈:《洗冤录》

23.严用和:《济生方》

24.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

25.宋异僧:《咽喉脉证通论》

26.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

金(公元1115-1234年)(著作18部)

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2.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素问病机气宣保命集》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三消论》

《伤寒直格》

《脉因证治》

3.张元素:《珍珠囊》

《医学起源》

《洁古家珍》

4.张从正:《儒门事亲》

5.李 杲:《脾胃论》

《内外伤辨惑论》

《兰室秘藏》

《医学发明》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元(公元1271-1368年)(著作22部)

1.王好古:《汤液本草》

《阴证略例》

《医垒元戎》

《此事难知》

《斑论萃英》

2.齐德之:《外科精义》

3.滑 寿:《读素问钞》

《难经本义》

《诊家枢要》

《十四经发挥》

《麻疹全书》

4.杜 本:《敖氏伤寒金镜录》

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6.罗天益:《卫生宝鉴》

7.朱震亨:《格致余论》

《丹溪心法》

《金匮钩玄》

《本草衍义补遗》

《局方发挥》

8.葛乾孙:《十药神书》

9.王 履:《医经溯洄集》

10.倪维德:《原机启微》

明(公元1368-1644年)(著作85部)

1.刘 纯:《伤寒治例》

《玉机微义》

2.朱 橚:《普济方》

《救荒本草》

3.戴思恭:《证治要诀》

4.王 纶:《本草集要》

《明医杂著》

《医论问答》

5.王九思:《难经集注》

6.李 濂:《医史》

7.虞 搏:《医学正传》

8.汪 机:《石山医案》

《续素问钞》

《脉诀刊误集解》

《针灸问对》

《医学原理》

《外科理例》

《痘治理辨》

《运气易览》

9.薛 己:《本草约言》

《明医杂著注》

《内科摘要》

《校注陈氏小儿痘疹方论》

《保婴金镜录》

《保婴撮要》

《校注妇人良方》

《女科撮要》

《外科发挥》

《外科心法》

《外科经验方》

《正体类要》

《外科精要注》

《外科枢要》

《口齿类要》

《疠疡机要》

10.高 武:《针灸聚英》

11.江 瓘:《名医类案》

12.万 全:《万氏女科》

《幼科发挥》

《痘疹心法》

13.沈之问:《解围元薮》

14.徐春圃:《古今医统大全》

15.李?梃:《医学入门》

16.李时珍:《本草纲目》

《濒湖脉学》

《奇经八脉考》

17.楼 英:《医学纲目》

18.孙一奎:《赤水玄珠》

《医旨绪余》

19.马 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20.吴 崑:《黄帝内经素问吴注》

《脉语》

《医方考》

《针方六集》

21.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22.杨继洲:《针灸大战》

23.王肯堂:《证治准绳》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24.申斗垣:《外科启玄》

25.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

26.龚廷贤:《寿世保元》

27.刘裕德:《重订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

28.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炮制大法》

29.陈实功:《外科正宗》

30.赵献可:《医贯》

31.武之望:《济阴纲目》

32.张介宾:《类经》

《类经图翼》

《类经附翼》

《景岳全书》

《质疑录》

33.陈司成:《霉疮秘录》

34.胡慎柔:《慎柔五书》

35.孙文胤:《丹台玉案》

36.吴有性:《瘟疫论》

37.李中梓:《内经知要》

《本草通玄》

《伤寒括要》

《删补颐生微论》

《医宗必读》

《病机沙篆》

《诊家正眼》

清(公元1644-1911年)(著作191部)

1.喻 昌:《寓意草》

《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 《伤寒尚论后篇》

《医门法律》

2.傅允科:《审视瑶函》

3.张遂辰:《伤寒论参注》

4.汪绮石:《理虚元鉴》

篇三: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1.资料取自《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籍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书籍。

2.全表摘选十三个朝代 199名主要医家的 402部现存著作,非主要的或著作已遗佚者均未列入本表范畴。

3.根据医家的出生年代而排列其先后次序,如出生年代无从考者,则参考其著作的成书时间作适当调整。

4.有的著作撰写人未详者,则以"无名氏"代之。

5.有的著作为后人伪托前贤之名而撰者,则此著作均列于前贤名下。

6.关于朝代的起迄年份,均参考山西大学历史系所编《中国历史大系表》。

7.著作者一般用其"名",个别的用其"字"。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49年)(著作2部)

1.无名氏:《黄帝内经》

2.秦越人:《黄帝八十一难经》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著作3部)

1.无名氏:《神农本草经》

2.张 机:《伤寒杂病论》

3.华 佗:《中藏经》

晋(公元265-420年)(著作3部)

1.王叔和:《脉经》

2.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3.葛 洪:《肘后备急方》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著作3部)

1.雷 敩:《雷公炮灸论》

2.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3.陶景弘:《本草经集注》

隋(公元581--618年)(著作2部)

1.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2.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唐(公元618--907年)(著作12部)

1.苏 静:《新修本草》

2.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银海精微》

3.孟 诜:《食疗本草》

4.陈藏器:《本草拾遗》

5.王 焘:《外台秘要》

6.王 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玄珠密语》

7.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8.昝 殷:《经效产宝》

9.无名氏:《颅囟经》

五代(公元907-960年)(著作1部)

1.和 凝:《疑狱集》

宋(公元960-1279年)(著作34部)

1.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2.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4.韩祗和:《伤寒微旨》

5.董 汲:《小儿痘疹备急方论》

《脚气治法总要》

《旅舍备要方》

6.刘温舒:《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运气论奥疏钞》

7.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8.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朱 肱:《伤寒类证活人书》

10.钱 乙:《小儿药证直诀》

11.太医院:《圣济总录》

12.寇宗奭:《本草衍义》

13.许叔微:《伤寒发微论》

《伤寒百证歌》

《伤寒九十论》

《普济本事方》

14.刘 昉:《幼幼新书》

15.陈 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6.郭 雍:《伤寒补亡论》

17.张 杲:《医说》

18.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9.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20.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外科精要》

21.施 发:《察病指南》

22.宋 慈:《洗冤录》

23.严用和:《济生方》

24.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

25.宋异僧:《咽喉脉证通论》

26.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

金(公元1115-1234年)(著作18部)

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2.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素问病机气宣保命集》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三消论》

《伤寒直格》

《脉因证治》

3.张元素:《珍珠囊》

《医学起源》

《洁古家珍》

4.张从正:《儒门事亲》

5.李 杲:《脾胃论》

《内外伤辨惑论》

《兰室秘藏》

《医学发明》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元(公元1271-1368年)(著作22部)

1.王好古:《汤液本草》

《阴证略例》

《医垒元戎》

《此事难知》

《斑论萃英》

2.齐德之:《外科精义》

3.滑 寿:《读素问钞》

《难经本义》

《诊家枢要》

《十四经发挥》

《麻疹全书》

4.杜 本:《敖氏伤寒金镜录》

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6.罗天益:《卫生宝鉴》

7.朱震亨:《格致余论》

《丹溪心法》

《金匮钩玄》

《本草衍义补遗》

《局方发挥》

8.葛乾孙:《十药神书》

9.王 履:《医经溯洄集》

10.倪维德:《原机启微》

明(公元1368-1644年)(著作85部)

1.刘 纯:《伤寒治例》

《玉机微义》

2.朱 橚:《普济方》

《救荒本草》

3.戴思恭:《证治要诀》

4.王 纶:《本草集要》

《明医杂著》

《医论问答》

5.王九思:《难经集注》

6.李 濂:《医史》

7.虞 搏:《医学正传》

8.汪 机:《石山医案》

《续素问钞》

《脉诀刊误集解》

《针灸问对》

《医学原理》

《外科理例》

《痘治理辨》

《运气易览》

9.薛 己:《本草约言》

《明医杂著注》

《内科摘要》

《校注陈氏小儿痘疹方论》

《保婴金镜录》

《保婴撮要》

《校注妇人良方》

《女科撮要》

《外科发挥》

《外科心法》

《外科经验方》

《正体类要》

《外科精要注》

《外科枢要》

《口齿类要》

《疠疡机要》

10.高 武:《针灸聚英》

11.江 瓘:《名医类案》

12.万 全:《万氏女科》

《幼科发挥》

《痘疹心法》

13.沈之问:《解围元薮》

14.徐春圃:《古今医统大全》

15.李?梃:《医学入门》

16.李时珍:《本草纲目》

《濒湖脉学》

《奇经八脉考》

17.楼 英:《医学纲目》

18.孙一奎:《赤水玄珠》

《医旨绪余》

19.马 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20.吴 崑:《黄帝内经素问吴注》

《脉语》

《医方考》

《针方六集》

21.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22.杨继洲:《针灸大战》

23.王肯堂:《证治准绳》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24.申斗垣:《外科启玄》

25.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

26.龚廷贤:《寿世保元》

27.刘裕德:《重订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

28.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炮制大法》

29.陈实功:《外科正宗》

30.赵献可:《医贯》

31.武之望:《济阴纲目》

32.张介宾:《类经》

《类经图翼》

《类经附翼》

《景岳全书》

《质疑录》

33.陈司成:《霉疮秘录》

34.胡慎柔:《慎柔五书》

35.孙文胤:《丹台玉案》

36.吴有性:《瘟疫论》

37.李中梓:《内经知要》

《本草通玄》

《伤寒括要》

《删补颐生微论》

《医宗必读》

《病机沙篆》

《诊家正眼》

清(公元1644-1911年)(著作191部)

1.喻 昌:《寓意草》

《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 《伤寒尚论后篇》

《医门法律》

2.傅允科:《审视瑶函》

3.张遂辰:《伤寒论参注》

4.汪绮石:《理虚元鉴》


查看更多医药类相关内容,请点击医药类

2024 免费范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