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stzx.com--调研报告】

篇一:农村敬老院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敬老院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敬老院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4月22日,县政协副主席方世根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常委,对我县农村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参观了连江镇敬老院和县社会福利院,并在民政局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有关部门情况汇报,并就该项工作进行了讨论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年以来,我县紧抓民生工程建设机遇,按照“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多方筹资,建管并举”的原则,对全县农村敬老院及社会福利院进行了新建、改建和扩建,全县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建筑面积40000多平方米,新增土地面积150多亩。截至目前,全县22个敬老院、1个福利院全部得到了新建或改扩建。xxxx年又争取了3所农村敬老院、300床位改扩建项目。完工后全县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床位将达到4560张,集中供养率将达到56%。截至xxxx年3月份,全县五保供养对象8058人,其中分散供养五保对象3884人,集中供养五保对象4174人。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3410元,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2560元,均按季度由县财政实行一卡通打卡发放。xxxx年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县,是安徽省唯一受表彰的县。

二、存在问题

(一)入住率偏低。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之宣传引导不足,已建成的农村养老院和福利院普遍存在入住率低的问题,目前按照民政部门提供的数字,全县五保供养对象8058人,集中供养只有4174人,入住率不足52%,这与上级要求在十二五末集中供养率必须达到70%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二)管理服务人员不足。目前各乡镇敬老院管理人员缺少,工作人员年龄大、文化低,素质不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与供养对象比例为1:20左右,与省里要求1:10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工作人员待遇偏低,人员队伍不稳定。目前,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大都是聘用制,他们每月的平均工资为500-600元,均没有参加各类保险。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五保人员集中供养比例。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乡镇及县民政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机遇意

识,加大政策和工作宣传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动员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参加集中供养,提高床位利用率,促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稳定人员队伍,调动管理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为适应敬老院管理工作的需要,各级都要加大投入,加强敬老院、福利院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及时配齐配强管理人员,切实解决好敬老院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参照相关政策落实其养老、医疗等福利待遇,消除后顾之忧,促使其安心工作,稳定队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三)加强敬老院规范管理。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健全敬老院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职责,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人性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议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将敬老院列入事业单位,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并将敬老院管理配套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敬老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加大敬老院福利院建设和管理投入。县财政应加大对敬老院和福利院建设管理经费投入,不断改善五保集中供养条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务,关心支持社会养老事业。已建成的敬老院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一方面可以试行公办民营,提高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闲置土地,发展院内种养项目,增强敬老院自身发展能力,努力推动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二:关于我县乡镇敬老院运转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我县乡镇敬老院运转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我县农村敬老院建设起步早、力度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具一定规模和水平,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1、院貌大为改观。几年来,我县各级组织把敬老院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采取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捐助、整体联动”等措施,敬老院建设稳步推进,提前实现了县委提出的“十一五”期间达到“一乡一院”目标。目前,全县共有农村敬老院 所,占地面积 亩,建设面积 平方米,总投资万元,总床位个,集中供养五保对象 人。各敬老院均配套了厨房、餐厅、活动室,购置了电视机、棋、牌等娱乐工具,院内修建了猪舍,开辟了菜园,有的还建了渔塘,在院外承包了山林、果林。小渡口等乡镇敬老院安装了空调,建了医疗室。乡镇敬老院不仅配齐了全部生活设施,还在院内种上了花草树木,舒适的环境甚至超过了当地乡镇政府办公地的条件。

2、管理逐步规范。

3、待遇不断改善。经过几年来不断的发展完善,我县逐步建立了一套统筹兼顾、分级负担的保障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县农村敬老院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运转呈良性化趋势,但由于受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响和有限财力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敬老院建设和运转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下面“四难”。

1、规模小,入住难满足。按照省民政厅的标准,当前乡镇敬老院建设容量为每院50人,这一标准同各乡镇实有五保人员数量之间有很大一段差距。全县农村现有五保人员 人,入住人,入住率只有%。现在国家惠民政策深入人心,绝大部分五保人员强烈要求入院养老,但由于规模小难以全部集中供养,各乡镇往往是选择一些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好管理、负担轻的人员入住,客观上造成相当一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真正需要护养的五保对象不能入院。

2、补贴低,生活难保障。首先是供养对象生活补助偏低。按现行的每个集中供养对象每年3000元的补助标准,除去敬老院从中抽出发给供养对象每月30元的零花钱,每人每天只有7元的生活补助,有些敬老院为节省费用,有些敬老

院餐桌上长时间不见荤,老人们在感激党的好政策之余,迫切希望增加生活补助。其次是医疗补助费用偏低。我县虽然对敬老院供养对象实行了优惠的医疗费用补助政策,但由于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对住院报销比例的规定,有些费用不能纳入补助,而民政部门的救助资金又有限,对供养对象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补助操作起来难度较大。老年人小病多,一有病就住院既不现实也是浪费。病要治,钱不够,供养对象门诊医疗费只好由民政所或敬老院到医院担保挂帐,时间一长,医院怕也难以负担。

3、经费少,运转难维持。目前,一个敬老院仅人员工资最少也得5万(按5人算),50人的敬老院燃煤就得100吨左右,含运费就得7-8万元,水、电、修缮、易耗品添置、办公等所有费用也得3-4万。这些经费分文没有,敬老院只好东挪西凑勉强维持运转。调查中发现有的工作人员因此情绪低落,人心思迁,这对于敬老院的稳定和发展极为不利。

4、投入大,债务难偿还。我县敬老院投资规模普遍较大,一般都在八十万元左右,而省、市、县三级补贴只有多万元,部分乡镇由于自身财力有限,筹资又困难,因此形成新的债务。

三、对策与建议

进一步重视敬老院建设与管理,确保平稳运行,是事关敬老院生存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应对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客观需要。我们建议:

第一,扩大规模,逐年增加敬老院容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老龄化问题愈来愈严重,各种正常或非正常因素造成的孤寡老人、残疾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有权利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以及中央政策给予的优惠。而目前,全县敬老院可供集中供养的容量只有 个,仅占五保对象总数的%。因此,扩大敬老院规模势在必行。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是资金,按照目前的财政体制和财政状况,县、乡两级的财力十分有限,必须采取多策并举,破解资金难题。首先,是积极争取外援支持。各乡镇要克服等靠思想,要主动争取本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本乡在外领导、企业家的支持与捐助,广泛宣传,激发各界人士的爱心与热情,鼓励他们捐款捐物,借助社会力量推动敬老院建设与发展。其次,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向上反映,争取中央、省、市政府的大力投入,县财政也应在每年的预算中增加一定量的资金予以配套,按照各乡镇实际竣工面积实行以奖代补,并以文件形式固定下来,给乡镇一个定心丸,激发乡镇扩建敬老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敬老院规模再扩大一倍,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比例达到60%左右。

第二,加大投入,逐步缓解敬老院运行资金缺口。敬老院是社会公益性福利机构,经费来源主要靠各级财政拔款。这几年,虽然经费补贴标准有所提高,但各种生活资料价格也在大幅上涨,相当一部分创收来源少的乡镇敬老院生活水平难以达到农村一般群众平均生活水平。一是适当提高供养对象补贴标准。建议生活费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 元提高到 元以上;门诊医疗补助由每人每年 元提高到 元以上。丧葬费补助由每人 元提高到元。二是适当提高管理人员待遇。目前,敬老院管理人员实质上属临时聘请,工资、福利待遇各地也不统一,但普遍偏低。建议将敬老院列为县民政局或乡镇下属事业单位,院长、管理员岗位定为县财政拨款的事业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纳入县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统一标准发放,月工资总额平均提高到元上下为宜,同时,要逐步解决他们的社保、医保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三是适当解决维修经费和办公经费。无论是新建还是扩建改建的敬老院,每年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量维修费用,县政府可责成民政局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敬老院维修项目的审批,维修经费的审计核算,经费开支采取分级负担的办法解决。办公经费由民政部门统一测算,按照入住人员数额包干解决。

第三,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敬老院服务水平。一是要选配好管理人员。要把那些有责任心,有爱心,有管理经验的人选配到敬老院任职,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要实行年度考评并与工资挂钩。二是要整章建制,靠制度管院。要建立健全切合实际,操作性强,便于民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空话套话挂在墙上摆样子的现象。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要围绕“五个老有”工作目标,既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需求,也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进一步发展。想方设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消除他们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感觉。

第四,创新思维,走自我发展道路。破解农村敬老院运转资金难题,使其真正走出困境,既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地方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敬老院自身如何开拓创新,努力增强以院养院功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过去的几年中,各敬老院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收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建议:一是各乡镇要为敬老院创收创造条件,提供方便,除划拔一定量的土地外,还要提供必要的生产工具,鼓励敬老院大力开展种、养活动,力争蔬菜、副食自给,具备条件的可组织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五保对象开展院外劳动创收,实行以劳补院;二是要组织开展创收工作“比、学、赶、帮”活动,由民政部门牵

头,组织各乡镇敬老院推广创收工作的好做法,交流创收工作的好经验,以此建立全县乡镇敬老院创收工作的长效机制;三是创收工作要纳入年度对敬老院的考核内容,县民政局要出台考核细则,对搞得好的要给予鼓励和奖励,不断提高敬老院自创收入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以院养院功能。

篇三:敬老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名称: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调查时间:2016.2.1-2.5 调查地点: 姓 名: XXX 学 号: 班 级: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制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句歌词吟唱出的几乎是每个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期待。中国以快速步入人口老龄化,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被送进敬老院安享晚年。老人需要的是子女的关爱,在敬老院的生活条件相对而言很好,但是老人也少不了孤独。每到雷锋月来临时,泛滥而至的爱心使他们惶恐不安,因为他们很怕,怕这个月过后他们周围没有志愿者的笑脸,只有冰冷的安静。

关键词:孤寡老人 敬老院 爱心 陪伴

一.实践背景与目的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尊老、敬老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之精华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多少敬老、爱老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关注老人,关心老人,关爱老人,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则是我们的理想。

敬老院总会迎来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捐赠,泛滥而至的爱心是他们惶恐不安,因为他们很怕活动过后他们周围没有志愿者的笑脸,只有冰冷的安静。笔者曾在网上看见湖南理工学院外语系关于奇家岭敬老院志愿者招募的宣传视频,其实老人需要的就是平时的陪伴,一些些的小礼物足以让他们开心好久,学生们的到来总会让敬老院充满阳光,充满欢声笑语。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平时多去关心关心他们,在雷锋月之后的日子里让他们同样感觉到温暖,我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这些老人谱写生命中最后的美好回忆。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尊老尚老以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为发扬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美德,为寒假中孤独的老人送去一丝凉风,我们来到了株洲的一家敬老院。我们这次的目的主要是慰问敬老院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让他们老有所乐,感受社会对老人的关怀。

二.敬老院基本状况

1.敬老院定义

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苏联的养老院,收养没有法定赡养人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在家生活的老年人。养老院的全部费用由国家负担,个人还可以按规定领取原来享受的养老金或抚恤金的一部分。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五保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对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者,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医、保葬(儿童则为保教),简称“五保”。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敬老院。1978年以来,随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敬老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1988年,全国农村已有敬老院36665所,有756个县(县级市)在乡镇普遍办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办起了敬老院。

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条件的敬老院,还接收享受退休金的自费老人,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许多地区还为优抚对象的孤老兴办光荣院,吸收符合条件的对象入院。敬老院贯彻集体事业集体办的原则,入院老

人的生活费、医疗费、丧葬费等的供给,均由集体承担,统筹解决。贫困地区的敬老院,集体组织供给有困难的,由国家给予补助。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养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敬老院经常组织一些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适合老人特点的文娱体育活动。有的乡镇把敬老院办成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为乡、镇社区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务。

三.调研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敬老院的老人

2.方法

寒假期间,笔者曾和自己的高中同学多次拜访敬老院,每次拜访都给老人们带去一些吃的或者小礼物。在访问期间,我们先拜访了副院长,了解到敬老院的基本情况,然后在副院长的带领之下分别拜访了各位老人。向老人询问基本的生活状况以及内心想法。回家整理资料并且上网了解更加具体的敬老院以及老人的信息。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

1.老人孤独感的产生

(1)老年期病理或生理的变化,如脑动脉硬化,体内激素平衡失调等,这些生理变化引起老人的心理变化.使有些老年人性格变得孤独、怪癖。

(2)社会地位的变化。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原来的集体.生活节奏减慢,活动天地狭小.与人的交往也相对减少。对于这一变化,许多老年人不能立即适应.在一些老年人的心理上,会产生被社会抛弃、冷落的感觉。同时,子女、周围邻居忙忙碌碌,而自己却无所事事,使他们感到生活上无所适从。精神上无比空虚。在这一点上,男性老人比女性老人更为严重。

(3)家庭地位的变化。在我国传统大家庭中,老人是一家之主,在家庭中负担重要角色.作为父母、长辈,他们受到小辈的尊重,很有权威。但是,现在这种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儿女结婚后组成小家庭,即使与儿女在一起,也常常由于两代人的代沟,使他们之间在兴趣、爱好方面大不相同.相互问共同语言也很少;此外,老年丧偶,无子女等都会造成老年心理上的孤独感。

(4)敬老院老人无子女。从古至今,中国人有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对于没有儿女的老人来说,就只能在敬老院安度晚年,尽管敬老院不愁吃穿,但是没有子女的陪伴,没有孙子孙女在膝下嘻耍,老人们只能聚在一起聊天,没有其他的活动,敬老院缺少了活泼的气氛,老人难免会感到孤独。

2.老人入住敬老院的原因

一种是孤身老人,无儿无女;一种是有儿有女,但他们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的;一种是有儿有女,他们都有各自的理由,不愿照顾老人的;一种是有儿有女,儿女们远离父母,照顾不到老人的;还有一种是老人们自愿呆在养老院的,这种情形很少。

五.思考建议及案例

(一)思考建议

入住敬老院的老人一般属于孤寡老人,他们生活单一,缺少活力,大、中、小学生经常敬老院的陪伴能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充满阳光与温暖。陪伴老人时,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与老人交谈

(1)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的亲切

感;

(2)位置: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或远距离跟说话,那样老人会感觉高高在上和难以亲近的,应该近距离弯下腰去与老人交谈,老人才会觉得与平等和觉得 重视他;

(3)用心交流:交谈时眼睛要注视对方眼睛,视线不要游走不定,让老人觉得不关注他,同性间可以摸着对方的手交谈;

(4)语言:说话的速度要相对慢些,语调要适中,有些老人撞聋(弱听),则须大声点,但还要看对方表情和反应,去判断对方需要;

2.与老人接触时的注意

(1)安全:永远要摆在第一位!要小心地滑,扶好老人,掌握正确扶法;轮椅,老人坐上去时,一定不要让轮椅动而导致坐空,推轮椅动作要缓慢,老人的叫要放好,双手一定要放在大腿上,不要离开扶手的范围!

(2)老人记性行多数不好,避免问:“ 还记得 吗?”,老人家不愿别人说他记性差,改说:“ 又来看啦!”,老人家觉得被重视了,会高兴很多。

(3)尊重老人的习惯:不要动老人房里的摆设和其它物品,如老人院扶婆婆就爱把剪刀、药油摆在床上,提醒她注意安全就行啦,有一个婆婆爱把钱夹在报纸里等等。

3.对老人的人文关怀

对老人的人文关怀,是心与心的对话,是情与情的交流,是爱与爱的互动。

(1)服务人员与老人之间的亲情互动,这是心与心的对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孟子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它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一脉相承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博爱思想。“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了,就会成为象尧舜那样的圣人!

俗话说“老小老小,三岁看老,八十看小”,其实说的就是老人跟小孩一样,要人呵护要人关爱。爱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颗热情相待的心。在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的情感陪护,是对爱的最好诠释。爱一个人,原来就是永远把他当做一个孩子。

(2)老人与老人之间的真情互动,这是情与情的交流

人是群居动物,喜欢群体生活是人的天性。远离了群体,就远离了社会。但他们渴望交流。我们可以组织文体活动,让它成为展示老人情趣的平台。在歌声里老人们回忆过去、抒发感情、展示风采、联络友情、锻炼身体,在歌声中他们的人生境界得以提升,在歌声中他们熔炼着自己金色的晚年。有了文体活动这个平台,才会拉近老人与老人间的距离,才会使老人乐观、开朗,增加晚年生活的幸福度和满意度。

(3)老年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友情互动,这是爱与爱的互动

我们现在将传统节日重阳节定为敬老人节,就是表达了对老年人群体的尊重和关心。我们理应让他们的合理要求得到实现,让他们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哲人说:“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相互依偎着才能飞翔。”老人渴望交往,而公益活动能满足他们与人交流的精神需求。社会各界群体一点善意的小事,送去的可能就是真诚的祝福。

参考文献:

[1]陈世林:《直面·沟通·融入应对老人孤独心理问题的个人策略》,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2006年第4期。

[2]吴捷:《老年人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关系》,《心理科学》,第984-986页。

[3]崔光辉、吴振强、张秀军、孙业桓《老年人孤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第36卷第11期,第2067-2070页。


查看更多调研报告相关内容,请点击调研报告

2024 免费范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