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stzx.com--工学类】

篇一:县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x月x日在XX县第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X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XXX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大会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第X届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扣发展主题,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克服自然灾害不利影响,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全面超额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迈入发展提速、质量提升、后劲增强、进位赶超的新阶段。

——五年来,我们致力跨越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县域经济步入加快发展轨道,新型工业来势强劲,特色农业快速推进,生态旅游魅力凸现,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投资88.5亿元,财政总收入5.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9亿元,分别是2006年底的2.5倍、6.5倍、4.5倍和5.7倍。在全市综合考核中连年位居前列;在全省县域经济目标考核中,速度指标连续5年位居前列,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称号,跃入Ⅱ类县市行列。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县工业园建成区面积扩大2倍多,建成投产企业34家,惠洋电器、鸿翔农业、诺克特药业等一批

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星火化工、宏阳水泥、丽群粮业等一批乡镇特色工业迅速成长。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达12.4亿元,是2006年底的8.2倍,年均增长52.3%。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建优质稻、优质林果茶板块59万亩,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特色农庄8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3个,管氏茶叶、尖峰春剑、鸿翔速冻肉鸭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太子米获评“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苗木、冬枣等一批优质农产品畅销省内外。现代服务业日趋活跃。累计投入10亿多元,新建、扩建观音湖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金盆湖、观音湖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观音阁、博士湾旅游项目加快建设,观音湖景区获批国家4A级景区和全国水利风景区,XX获评全省旅游先进县,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旅游综合收入5.7亿,是2006年的3.7倍。金融保险业活力显现,XX获评全省金融信用县和保险先进县。“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补贴政策全面落实,供电、通信、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城乡消费不断扩大,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74亿元,是2006年底的2.6倍,年均增长20.7%。

——五年来,我们致力加大投入,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始终把汇集投入作为加快城乡建设的关键来抓,5年累计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6亿多元,争取政策性中长期贷款4.3亿元,采取BT、BOT模式融通民间资金30多亿元,投入城乡建设,改善城乡面貌。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修编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城区“东拓南进”步伐加快,“三纵五横”的城市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县城建成区面积五年翻了一番,新增城区人口5万人。5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建成花园广场、官塘湖公园、澴河和晏家河橡胶坝等标志性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配套设施,改造刷黑花

园大道、古城大道等主次干道16条,新建全洲桃源等高档商住小区17个,修建改造供排水管网52.2公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加强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街道路面整洁有序,交通秩序不断规范,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XX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村镇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文明卫生集镇创建活动,所有乡镇集镇总体规划和425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完成,7个建制镇启动编制控制性详规。xx镇整镇推进重点镇和15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XX新龙村、XX晏砦村等6个村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全县有16个村被授予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xx镇香铺村被授予“中国特色村”称号,一批村镇建设试点各具特色,成为引领全县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的示范样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5年累计投入5亿元,新建、改造通乡通村公路2000多公里,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公路“村村通”目标。累计投入1.3亿元,先后建成金盆引水工程、新建改造11座乡镇水厂和257处农村饮水工程,共解决27.9万城乡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累计投入7亿多元,新建改建各类水利设施9600多处,XX县和王店镇、丰山镇被表彰为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乡镇;相继实施水库除险加固、绿化造林、土地整理、“双低”改造等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城乡电网、通信网络、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基础设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致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开放先导战略,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搞活,有效激发了全民创业活力。工作机制不断创新。相继建立健全了项目前期工作备用金制度、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度、项目建设“五制”管理制度、招商引进“115”目标责任制、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进奖励制度、县直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等一系列新制度、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点工作出色完成,农业、粮食、水管、文化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入,以钱养事机制健全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工商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能,释放了工作活力。开放引进成效显著。抢抓沿海产业转移、全省第二轮扩权县、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和大别山试验区建设机遇,理顺县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招商方式,推进“回归工程”,逐步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为重点,以武汉周边为补充的大交流、大开放、大引进格局。5年累计引进内资70.2亿元,利用外资4816万美元,年均增长57.5%和21%。

——五年来,我们致力构建和谐社会,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坚持把政府工作的重点、争取政策扶持的重点和财政投入的重点,向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就学、就业、就医、养老、住房等实际困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就业不断扩大,职业技能培训得到加强,XX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全县五项社会保险参保6.8万人,城乡低保5.4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建了县社会福利中心,改扩建乡镇福利院19所,“五保”供养对象自愿集中供养率达100%。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2所,新建和改造村级卫生室169所,县乡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逐步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扎实推进,人民群众食品、用药安全得到保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五年累计改造土坯房和农

村危房7800多户,新建廉租住房1700多套,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十百千万”人才壮大工程深入推进,XX县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合格县。“创建人民满意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完成130个农村中小学“三改”工程和65所学校装备标准化建设,教学条件大幅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新建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农家书屋308个,所有行政村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数字电视整转工作全面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受到文化部和广电总局表彰。计生惠民工程广泛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节能减排任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完成。连续四年举办 “孝行日”慈善募捐活动,募集善款3726万元,全部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工商、物价、审计、编制、保密、档案、老龄、气象、人防、外事侨务、台湾事务、驻外机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公民道德建设深入人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军民共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得到较好落实,支持法院、检察院公正司法,支持群团组织独立开展工作,“五五”普法通过验收,“六五”普法全面启动,依法治县步伐进一步加快。基本完成新一轮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重大事项坚持民主、集体、科学决策,深入开展“能力建设年”、“作风建设年”、“创先争优”、“治庸问责”活动,县政府5年承诺兴办的39件实事工程得到较好落实,决策水平和执行力进一步提升。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源头治腐“十个全覆盖”,建立健全问责问廉问效工作机制,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增强。

篇二: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及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我们全力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克服困难,乘势而上,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0.9亿元增加到91亿元,增长1.9倍,年均增长24%;财政收入由1.8亿元增加到5.8亿元,增长2.3倍,年均增长26.8%;2010年粮食产量达到14.5亿斤,比历史最高年份增加2.5亿斤;累计引进县外资金13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7倍,年均增长3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年均增长28.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35:30:35调整为22:46:32,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完成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根本转变。 ——发展的可持续性显著增强。工业集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投资6亿元,七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食品、矿产冶金、化工三大主导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建材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8家,比2005年增加41家;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6.1亿元,是2005年的5倍。农业得到巩固和提高。设施农业继续保持全区领先水平,总面积达到17.8万亩,是2005年的3倍;林果、畜禽产业快速发展,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5万亩,是2005年的1.8倍;家畜存栏114.5万头(只),是2005年的

1.8倍;森林覆盖率达到47%。城镇化加快推进。天义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2平方公里;新修改造街路84.5万平方米,达到城区街路总面积的2/3;城镇化率由28%提高到34%。第三产业繁荣活跃。黑里河、热水等重点景区接待能力明显增强,中京农贸综合批发市场、一肯中和大双庙蔬菜交易市场投入使用,铁西物流园区正在建设。农田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态环境、地质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完成部分企事业单位改革,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均翻一番。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05年的20.6亿元增加到55亿元,增长1.7倍。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新增养老保险参保7000人,发放各类社保资金5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45万人,累计发放补偿金1.36亿元。新建住宅123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7.4万平方米,城区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5平方米;新建改造校舍11.7万平方米,高考本科上线率和万人升学率均保持在全市前列;新建医疗用房10万平方米,每千人床位达到

2.9张。新建乡镇文化站7个,草原书屋100个,连续成功举办四届辽中京文化节。

“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集体林改百强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家电下乡”工作先进县、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老促会和全区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区群众体育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全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谱写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亿元,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亿元,增长12.4%;第二产业增加值42.2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5.8亿元,增长23%。招商引资39亿元,增长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4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90元,分别增加1559元和481元,增长13%和10%。

(一)突出推进工业,优化经济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骨干企业稳步发展。宁城老窖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塞飞亚集团1500

吨有机杂粮生产线建成投产,东方万旗与浙江宏达控股集团实现重组;宏大、鑫马等企业提产增效,年产铁精粉150万吨、铸件28.5万吨;双赢、天宇等化工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年产化肥26万吨、膨润土产品65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增长29%。工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浙江飞雁900吨半成品羽毛绒、福建闽清大世界陶瓷1200万平方米抛光砖等21个重点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成,鑫马二期扩建、汇丰5万吨染料中间体等6个重点项目即将竣工,得丰100万吨焦化、鑫也5万吨再生铅等7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建支8万吨金属铸件、龙源10万千瓦风电等8个重点项目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全年实施1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34项,完成投资25.2亿元。工业发展平台建设步伐加快。以宁城经济开发区为中心,健全机制,完善规划,投入资金4.5亿元,储备土地9000亩,新修道路12.6公里,建成2所专用变电站,完善排水、通讯、有线电视等设施,中京、汐子、循环经济、机械制造、玉米深加工、白酒、塞飞亚7个项目集中区基本实现“三通一平”。新建项目按功能定位进驻相应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整合投入补贴资金7000万元,扩大农畜产品基地规模。发展设施农业2.8万亩,新建千亩以上园区7个;新栽果树经济林1.5万亩;引进优质基础母牛5000头,扶持生猪、奶牛产业规模发展,新增家畜存栏14.8万头(只)。支持肉鸭、肉牛精深加工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增销售收入超百万元的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规范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高度重视农产品安全,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品种10个。蔬菜、肉、奶、果、粉条、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第三产业活力凸显。总投资1亿元的黑里河道须沟景区完成规划并启动建设;大坝沟、藏龙谷、杜鹃山3处景区被评为AA级景区;完成热水温泉广场改造,新建秀山公园和采摘园;全年接待游客5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铁西物流园区汽车销售区和配套服务区主体完工,新建大明农贸市场,改造山头、三座店、甸子农贸市场。包商村镇银行和威龙小额贷款公司投入运营,建设银行重新设立分支机构。通过注资担保、增加奖励资金等措施,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全年发放贷款34.5亿元,比上年增加5.9亿元。

(二)坚持增加投入,加强基础建设,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镇规划体系日益完善。重新修订《宁城县城市总体规划》,各乡镇完成城镇规划修编基础测绘工作。加大规划执法监察力度,全年查处私搭乱建54处,拆除违法建筑4000平方米。 天义城区建设步伐加快。财政投资4亿元,带动社会资金23.9亿元投入城区建设。收储土地2000亩,新修改造哈河大街东西两段、大宁路南段等街路9条、9公里、35.2万平方米。完成自来水二次加压泵站建设,新建集中供热站2处,开工建设污水再生水利用工程,铺设给排水和供热管网23.4公里。建成集休闲、市政功能于一体的7万平方米中京广场,完成金宇游园和8条街路绿美亮化工程,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商住开发50万平方米。9家机关单位向铁西区搬迁,5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增加城区环卫人员并提高工资标准,城区面貌明显改观。社区管理不断加强,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市民关注城市发展、参与和支持城市建设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财政以奖代补投资350万元,返还土地出让金1060万元,各乡镇投资8507万元,实施小城镇建设“五个一”工程,改造街路6条、5公里,治理农贸市场16处,规范居民区13个,建设垃圾填埋场13处,实施商住开发5处、3万平方米。各乡镇成立城管队伍,配备环卫人员并完善设施,城镇管理日趋规范。

农业发展条件不断改善。示范推广玉米膜下滴灌2000亩,打虎石、刘营子、汐子水库除险加固和甸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主体工程完工,完成土地治理2.9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30万亩,新增水浇地2.5万亩、节水灌溉8.8万亩,沙源工程造林10.5万亩。完成

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大,1万名低收入群众稳定增收。

交通电力建设成效显著。赤峰—凌源一级路开工建设,锡赤绥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总投资1亿元,新修油路53.7公里、乡村公路57.4公里,新建桥梁13座,开工建设汐子、忙农客运站。总投资8000万元,二龙变电站开工,五化变电站建设进入扫尾阶段,中京一次变电站和五官变电站投入运营。

(三)着力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围绕经济建设发展科技事业,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2%。总投资5.38亿元,实施校安工程25.89万平方米,职教中心、汐子初中等3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撤并中小学校59所;高考参考6725人,本科上线2174人;成功承办中国教育学会“高效阅读、高效学习、高效人生”发展论坛。2万平方米文化中心开工建设,1.4万平方米综合博物馆、3000平方米道虎沟古生物化石保护馆主体完工。县医院进入国家三级医院行列,4万平方米门诊病房综合楼主体完工;1.5万平方米中蒙医院门诊综合楼正在施工;八里罕、三座店、八肯中3所乡镇卫生院新建综合楼完成基础建设;成功举办全区卫生应急工作现场会和全市急诊急救现场会。实施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工程,新建1座自立式信号发射塔。

民生得到更大改善。投资1500万元,占地100亩的民政综合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工程建成;投资240万元,改造扩建6所乡镇敬老院。建设保障性住房3万平方米,解决620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改造城市棚户区1039户、8.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000户;新增城镇就业3210人;新增养老保险参保10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600人;城镇低保年人均提高360元,农村低保年人均提高180元,4.1万人受益。实施各类救助3.5万人次,发放救助金800万元。劳务输出11.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5亿元。投资1300万元,新建饮水安全工程25处。

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明显。普法工作深入开展,五五普法通过验收。依法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共排查各类矛盾116件,全部结案化解。认真接待和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482人次,财政出资2600多万元化解征地拆迁、商贸流通企业和农口事业单位改革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保持平稳态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监管体制和网络进一步完善。以水泉沟地区为重点,强力整顿矿业秩序。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

(四)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严格兑现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实行县级领导、部门、乡镇包扶项目责任制,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河北、辽宁、浙江等地组织召开6次项目推介会。1500吨多晶硅、120万吨化肥等重大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唐山金马公司焦化、河南新乡汇丰集团染料中间体、福建闽清大世界陶瓷公司抛光砖、浙江飞雁公司羽绒加工、山东郓城立发公司纺纱5个项目落地开工,全年引进项目81项,到位资金39亿元,增长43%。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30件,办复率100%。应急管理、行政复议和政务公开工作有效加强,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完善,审计、监察和廉政建设力度加大,政府运行效率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国防教育不断深化,双拥、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取得新成果。人事人才、统计、档案、续修县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团结一心、扎实苦干,时刻把团结奋斗作为加快发展的前提。面对复杂的形势和各种困难,县政府在县委坚强领导下,主动与各班子配合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合力攻坚,共同谱写了团结进步的新篇章。必须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坚持把勇于创新

作为推进工作的动力。在资金短缺、土地约束等不利条件下,千方百计,集思广益,在发展思路、资金筹集、投资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大幅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最大限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新成果。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2010年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61万父老乡亲、各位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十一五”历程,总结2010年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农牧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层次低,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产业链条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较弱;城镇容量小,功能不完善,缺乏产业支撑,自身发展乏力;政府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少数部门行政效率不高,个别领导和工作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县上下务必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富民强县为目标,继续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三化互动,工业优先,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宁城。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8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亿元,年均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116亿元,年均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62亿元,年均增长16.5%。财政收入14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年均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年均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40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8519元,年均增长10%。城镇化率达到44%,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

通过“十二五”时期发展,把我县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县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级平安建设先进县,自治区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基地,蒙东地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和旅游目的地,赤峰市次中心城市和南部物流中心。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一)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在经济结构调整上有新突破

提高工业化水平。做大做强食品、矿产冶金、化工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发展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再生资源、建材等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推动产业延伸和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工业园区(项目集中区)建设,明确产业定位,抓好规划布局,提高承载能力,实现集群发展。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牧业,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发展经济林产业和畜牧业。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为重点,做大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鼓励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打造农畜产品知名品牌。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以生态、文化、红色为重点的旅游目的地,打造重点景

区和精品路线,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创建旅游强县。加快发展物流、银信、家政等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

(二)加大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在推进城镇化上有新突破

构建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坚持统筹规划,构建以天义城区和八里罕(热水)为主副双核,汐子镇、大明镇、小城子镇为主要节点,其他乡镇为辐射点的城镇体系。拉大天义城区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建设赤峰市次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各乡镇完成总体规划修编,明确定位,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健全城镇管理体制,强化街道、社区管理职能,逐步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加强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进农家”工程,大力开展村容村貌和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发展保障能力上有新突破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完成赤峰—凌源一级路新建、省道207线改造和天义汽车客运站迁建,争取实施天义—平泉一级路改造工程,努力构建“三纵三横”的公路交通网络。推动锡赤绥铁路和赤峰—凌源高速铁路建设,争取实施天义火车站和铁路货场搬迁。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移民搬迁等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综合整治水土流失。坚决打击乱采滥挖行为,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施“数字宁城”工程,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县的信息服务网络。推行电子政务,推广电子商务,加快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四)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在和谐社会建设上有新突破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完成校安工程和教育布局调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扶持引导乌兰牧骑等单位加快发展,做优做强辽中京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品牌,壮大文化产业实力。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加大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发展慈善事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建立政府管理与社会调节互联互动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建立社会矛盾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健全各类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三、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奠基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围绕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两大目标,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7.4亿元,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52.3亿元,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33.5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达到6.96亿元,增长20%。招商引资达到46.8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5.7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19元,分别增加1495元和

篇三:县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县**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征求意见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做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五年来,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严重旱灾,戮力同心、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创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

过去的五年,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五年。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握新机遇、着力抓重点、突出抓特色,县域经济迈上新台阶。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4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亿元,五年净增60个亿,年均增长20.3%;财政收入由4.32亿元增加到14.38亿元,五年净增10个亿,年均增长27.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10.6%提高到14.38%;县辖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4.5亿元,比2006年净增59.2亿元。***、***镇财政收入超亿元,分别达到5亿元、3亿元。县域综合实力由2006年的全省第65位提升到2009年的第60位,2011年位次还将有所前移。

过去的五年,是园区经济加速崛起,开放项目成果丰硕的五年。开放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县外资金126.9亿元,年均增长14.9%。*****等大企业、大集团相继落户,签约***等百万元以上经济合作项目561个,总投资2480亿元。重大项目取得突破。累计滚动储备千万元以上项目1122个、总投资2076亿元。先后实施****等千万元以上项目460个,完成投资108亿元。分别有29个、**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个项目列入全省“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数量与规模均居全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303亿元、年均增长31.1%。园区体系全面形成。***工业聚集区成功争列为省级工业聚集区。**中心跻身首批省级***聚集区。**园被列为全省“十二五”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食品加工园区被列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产业群被列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两区一园两基地”的园区经济支撑体系,为加快县域发展搭建了优质平台。

过去的五年,是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的五

年。工业转型步伐加快。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生产性项目382个,完成投资83.3亿元。***四大主导产业扩能提质,****四大新兴产业扎实起步。入库税金超千万元企业新增13家、达到19家。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9.7亿元增加到33亿元,年均增长27.7%。农业特色优势明显。**、林业、畜牧业四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食用菌总量由2006年***万袋增长到**亿袋,年均增长3700万袋,跻身全国“三甲”行列。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新增5家、达到11家,居省内各县之首。“***香菇”、“***滑子菇”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荣获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

县、全国食用菌产业集群品牌50强等系列殊荣。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圣地***”城市品牌登陆央视,分别有2项、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省级保护名录。谋划实施了总投资45亿元的“四大文化产业园”项目。**等33个工程按期完工,完成投资10亿元。首届*化研讨会、首届中国*节成功举办,中国*研究中心、全国菇菌文化专业委员会落户***,被评为全国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摘取中国文化产业特色园区魅力奖。商贸物流繁荣发展。华北物流建成20万平方米,亚欧果仁等12个专业市场建成投用,客官国际饭店等10个大型商贸服务设施竣工运营,全县服务型企业达到400家,个体工商户1.3万户,分别是2006年的1.6倍和1.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的12.9亿元增加到32.5亿元,年均增长20.3%。商务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

年。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三城同创”、“六创联动”、“三年大变样”系列活动连续攻坚,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7.8平方公里增加到1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6%增加到45%。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120亿元,编制各类规划40项,动迁110万平方米,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220万平方米。“数字城管”在全省县级城市率先运行,跻身全国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城,被评为全省“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县。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坚持“三化同步”,撤乡建镇1个、撤并村69个,建设农村社区20个,三批30个省级新民居稳步推进,被列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农村面貌三年大变样成效显著,***镇、**镇跻身国家级生态乡镇行列,金杖子村通过国

家级生态村验收。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县城生态防洪、大庆水库除险加固、中水回用工程建成投用,鸽子洞水源工程开工建设,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站1个、110千伏的5个、35千伏的11个,改造输配电线路300公里,供电能力达到40万千伏安,被评为全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先进县。**高速、**公路、**公路建成通车,**铁路完成线下工程,“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四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949公里。数字电视、移动通讯、宽带网络普及率居全市前列。

过去的五年,是节能环保强力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节能减排扎实有效,电机变频调荷等节能技术大力推广,燃煤锅炉改造等节能工程深入实施,“三场一中心(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粪便处理场、医疗垃圾储运中心)”建成投用。单位GDP能耗下降21.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1.1%和29.3%,节能减排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基地落户***,中国农科院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开工建设,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被列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玉米油提取等26个循环经济项目深入实施,被列为省循环经济示范县、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生态建设全力推进,累计造林56.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21.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52.2%提高到60.8%,被列为集体林权改革全国百县典型,荣获首批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过去的五年,是公共服务日益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

年。教育布局调整和学区建设成效显著。***等106所中小学建设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新增校舍24.5万平米,职教中心晋升国家级

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我县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卫生计生事业稳步推进。县医院病房楼等7个项目建成投用,19所乡镇卫生院、7所乡镇计生服务站、291所村卫生所完成达标改造,被评为全省“十一五”疾控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新改建乡镇文化站13个、农家书屋291个,圆满承办两届全国跳伞锦标赛,成功举办两届全民运动会,在全国民运会等赛事上摘取奖牌42枚,被评为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全民健身运动先进县。民族宗教活动依法管理。成功承办天主教承德教区主教祝圣活动,赢得中央、省、市高度评价,民族和谐、宗教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国土资源、审计统计、工商物价、档案史志、应急管理、外事侨务、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的五年。惠民便民实事有力实施。五年累计实施实事182件,民生方面财政支出40.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分别由7855元、2931元,提高到14705元、5677元,年均分别增长13.4%、14.1%。就业社保工作不断加强。争取和筹集就业社保专项资金2.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万人。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大社保体系日益完善,参保人数达到36万人,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全省发展劳务经济先进集体。特困群众生活有效改善。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林场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六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推进,累计新建住房面积34万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90万元。发放低保、五保、优抚、扶贫资金2.4亿元,筹集善款2000


查看更多工学类相关内容,请点击工学类

2024 免费范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