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stzx.com--写作指导】

篇一:社会评论式作文写作指导

社会评论式作文写法指导2008年1月14日

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基本写法。

先叙材料,后发感想,这是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基本写法。这种写法由“引”、“证”、“联”、“结”四步构成。 步 骤

引 引材料、亮观点 议 发议论 联 联现实 结 做结论

变式写法有两种,每一步的内容与要求与常式写法相同,只是步骤有变化: l、“联”-“引”一“议”一“结”: 2、“引”-“联”一“议”一“结”。 二、内容要求:

社会评论的特点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点: 1.针对性。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作为评述对象的社会评论,针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它往往是针对某一现象、

某一问题或某种思想倾向,有的放矢的发议论、谈看法。 2.时效性。因此,及时地发现有代表性的社会动向和思想苗头,抓住时机,并给与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在考试时,考生只需根据所给材料找到材料所隐含的社会现象,并进行分析解剖, 3.单一性。单一性的特点是由针对性与时效性所决定的,即在评述社会现象时,目标比较单纯,重点尤为突出。社会评论通常是“一事一议”、 4.大众性。社会评论要面向广大读者,在论述方式上也要符合大众的口味。这就要求社会评论一方面要使思想内容与读者接近,评论大家当前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在写作形式上要尽量生动活泼、丰富多

三、看学生的具体写作情况及教师辅导 四种情况:

1. 肯定爱是社会最需要的精神食粮。

2. 批评信任缺失给社会带来的问题。这则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语言可以平实,也可以华丽。

3. 肯定爱心社的初衷,婉转的指出操作上的不完善之处。的立场不言自明。

4. 肯定冷漠者事出有因,充分列举生活中到处受骗的事实。结尾处安装一个社会需要爱心的光明尾巴。作者跟拒乘的人站在同一立场、老师辅导:

①不提倡对相同问题的大量联想,容易使思维陷入一大堆事实之中,而取代了迅速的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过程。况且当把联想起来的同类问题都堆积在作文中的时候,感性过余,理性不足。

②不倡导借题发挥,大发牢骚,放纵的批判社会,中国现在不缺少牢骚,缺少建设。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如果没有建设性的意见提出来,大摆问题,情绪激昂的罗列丑恶现象,作用何在?意义何在?大家想一想鲁迅的作品,他所有的文章都有光明的憧憬。他相信未来。他相信中国的力量。

③不要生搬硬套历史故事。牛唇不对马嘴。 ④不要自相矛盾。既说A不对,又说B不行。最后莫衷一是,不知所云。在一篇议论文中,要求观点明确,立场坚定,所以答案不是无限的。应该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最好是唯一的。

一、产生论点的方式:要抓住材料中的矛盾冲突,确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要离开材料另起炉灶,或者泛泛立论,或者根本就没有观点。 操作要求:严格按照先提取观点再开始行文的步骤走。

往回推,看提出什么看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社会评论,顾名思义,评就是评判是非、真伪、美丑;论就是议论、说理;评论就是以议论、说理为手段,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进行评判和议论。培养自己对周围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和敏锐感,明确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要善于创造性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酝酿写作的情绪和感受,激发写作的愿望和动机,这比单纯了解一些写作技巧更为重要。

论点要和材料的主有方面相关联,要能覆盖材料。

对社会现象进行评判,要的就是年轻学子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评价,期望有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真知灼见出现。所以每一位考生都要明确考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小对社会问题有关注的兴趣,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长大了就可以选择正确的认识和做法。社会会因为你们的作为而有变化。

二、结构方式:要按照议论文本身的规律去安排内容。 不要从远古时代说起,松松垮垮的开离问题。大而无当。

操作要求:严格按照“在什么位置写什么”走。一篇议论文,一般都包括三个部分,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开头部分,一般都用来提出问题,完成“提出论点”的任务。这一部分要说清这篇作文所说的“是什么”。

中间部分,一般都占较长的篇幅,分为好几个段落,是这篇作文的“重心”。这个部分应该用来“分析问题”。提出充分的论据(或者摆事实,或者讲道理),去论证论点的任务,主要是在这一部分完成。这一部分要说清这篇作文“为什么”要这样讲。

结尾部分(或者叫“结束部分”),主要是用来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具体的方式有:做出结论;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二者兼

而有之。这一部分是要说清这篇作文要告诉人们“怎么办”。

可以这样说:一篇议论文的安排方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说是:“论点——论据——结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三、论证方法:要严密结构,巧用评析方法。

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比喻说理,辩证论理等论证方法都可以灵活运用。写作评论容易犯的毛病,一般是就事论事,仅停留于摆问题,罗列现象,没有分析,缺乏推理,往往就是程;没有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发议论。讲正面论点,不能“节外生枝”;不能讲与之无关的话。或者是认识片面,失之偏颇,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绝对化,极端化,把握不住评论的分寸。

该怎样处理议论文中的“叙事’”和“议论’”

的关系呢?

要善于从“小事”论起,但不要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写法。

不应该仅仅就事论事,就事论事和一事一议是不一样的。一事一议指的是以事明理。老师在讲《灯下漫笔》的时候讲过。而就事论事是没有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性的东西,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说道。

也不应该只去叙述事例的详细过程而不作分析议论。要明确你所要“叙”的事。“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去“议”。 “叙事”要围绕中心思想,既要概括,又要有一些具体内容。那些人所共知的事情就不要不厌其详地去讲。而重点写清楚,以便阐发开去,讲清道理。

关于议论文中的叙事法也要通过训练来熟练。

议论文就要以理服人。要做到言之有据,不但要说清“是这样”,更要说清“为什么是这样”。因此,做到“以理服人”就应该“少而精”,

不要“多而杂”。你所摆的事实,你所讲的道理,应该中肯。不能以为说得越多就一定越充分,议论不靠“以多取胜”。

要讲清‘为什么”,不要只是去扣大帽子。特别是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时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四、要实事求是,言之凿凿,言之有据,不要胡乱联系实际。

“联系自己的具体事例”和“联系实际”都应该具体、恰当。但它们也有不同:前者侧重在自己的体会,后者则可以是更为广泛的社会上的情况。比方说,老师讲了一个故事:齐宣王好射箭,而且很喜欢别人夸他能拉硬弓。他左右的传臣听了,有意地说一些奉承话来讨好地。明明他只能拉开“三石”(这里读dàn,古时候一石为一百二十斤),却有意说他能拉开“九石”。有的还去试着拉弓,拉到中间就故意装出有气无力拉不开的样子,讨好说“您这弓太硬,除了您,谁也拉不开。像我们这样的小人怎么能拉开呢”这样一来,齐宣王到死也以

为自己能拉‘九石”,而不知道只能够拉“三石”。像这样的材料,你可以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却不大好联系自己的“体会”。可是有同学却偏要“联系自己”,说“自己也像齐宣王那样爱听吹捧自己的话”。有同学“联系社会实际”,却又讲得似是而非:“今天社会上还有许多齐宣王式的人物,走后门、请客送礼就是其表现之一。”这些“分析”,都是失之偏颇的,把事情的性质弄混了。

五要语言准确、简洁、具体。不要生硬教条,生搬硬套。

辨别词义要严格,用词必须没有歧义,不能词不达意、模棱两可。 要简洁顺畅,恰如其分。

要讲究文采,把抽象的道理讲得具体、形象,生动而有风趣。

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句式。用长句,缜密无漏洞;用短句,干净利索。肯定的说法,可以改用双重否定的句式;该直陈其事时用点设问句、反问句。这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也可以

篇二:精彩社会评论

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 ●“弱势心态”的存在与蔓延,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警示,更是一个启示。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心灵脆弱与困境,也隐藏着心灵强大与和谐的必由之路:在公平正义阳光照耀下,用规则与制度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一个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希望的社会,将会大踏步地走出“弱势心态”的阴影。

“你是弱势群体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一系列社会调查中,无论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在职场奔走的大学生,还是月收入上万的白领、令人羡慕的公务员,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这种反应,与其说是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是“弱势心态”正在蔓延。

有人说,心理危机是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利益猛烈分化的时代,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茅舍样小房子旁边忽然耸立一座宫殿”等贫富、收入的反差,人们的心灵世界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和心态也由之而生。

调整这种心态,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种变革中的“阵痛”、转型中的“落差”,以主动的自我调节,培育理性的视角;另一方面也要追寻普遍弥散在各个阶层的“弱势心态”的心理根源。

要看到人们最为痛切的,不仅是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无能为力”,更是在欠公平、不公正环境下的“回天乏力”。勤勤恳恳的合同工有些接受的是比正式工少得多的工资,没有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在“萝卜招聘”中黯然出局,兢兢业业的公务员眼看别人“又跑又送”突破了“天花板”??对于这样的“非竞争型弱势化”,有学者这样比喻,好比在跑步比赛起跑的时候,就排斥了一部分人,不许他们参加比赛,或者让他们后跑。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觉得自己渺小和“弱势”,很多时候是因为面对那些自认无法对其加以控制的事件,使得无力感、不安全感、不稳定感等五味杂陈的“弱势心态”被成倍放大。

“弱势心态”之下,有人破罐子破摔,由暴跳而至暴戾,导致伤害儿童等极端性事件;有人堤内损失堤外补,吃了三聚氰胺的亏就要在天价医疗上找补回来,“上不去”的痛苦就要在“贪起来”的疯狂中舒缓;有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平凡中变得平庸,在失望中陷入绝望。如果说“稳定预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那么“弱势心态”就是在侵蚀我们社会的共识,消磨未来的希望,构筑现实的壁垒,可能把社会引入人人皆输的“囚徒困境”。

其实,公平永远都是一个相对概念,追求绝对公平的“无差别”境界,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倘若沿着这种思路想问题,即使是在工作和事业上都很强势的人们依然会感到诸多的不满足、不惬意、不高兴,怨天尤人,抱怨指责。这并非全是客观现实的毛病,也缘于不能正确看待差异而产生的畸形心理。这就是为什么中央要将培育健康心态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并置于当今社会管理创新的刚性要求之下。

不管从哪个层面说,“弱势心态”的存在与蔓延,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警示,更是一个启示。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心灵脆弱与困境,也隐藏着心灵强大与和谐的必由之路,那就是:在公平正义阳光照耀下,让人们的权利都得到保证,让人们的奋斗都获得价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需要个体在自立自强中扬起心灵风帆,更需要社会管理者用规则与制度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一个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希望的社会,将会大踏步地走出“弱势心态”的阴影

新闻背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希望青年人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和发展个性?关于个性发展,又存在哪些困难和疑惑?

创造环境 善待个性

河南读者 雷泓霈

促进个性发展、培养个性人才,基础工程是造就尊重个性、不媚俗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想起了这么一个故事: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曾有一位“最怪的教授”陶愚川先生,与学术界同仁从无联系,甚至跟本校、本系的同事都不来往。但陶先生写的巨著《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一面世,就震动了学界。对于这样的“怪才”,学校领导颇开明,采取了最合适的方式来对待他,在专家楼里破格安排了一位年轻职工做他的邻居,每天去看看他是否需要帮助,使这位孤单老人得以安心治学。

讲这个故事,并不是说个性就是“怪”、“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说个性的存在发扬,作用的发挥,需要一种宽容而善待个性的环境。多一点兼容并包,少一些求全责备,个性人才就能得到如鱼得水、才有所用的环境,有锋芒也不会受到打压和否定,而是受到保护和鼓励。这需要营造一种“重才、识才、育才”的教育和文化氛围,也需要教育制度和人才制度的有力保障,有了这些土壤,个性才会生长,个性人才才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个性的基点是人性

江苏读者 水木

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它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可以说,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问题在于,在环境的熏陶、生活的洗礼、世俗的磨练中,我们如何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个性,守住人格空间中的那一块“自留地”。

1 仕达教育0851-5953789一切从现在开始

如何发展个性,一万个人或许会给出一万种方案,但万变不离其宗的,还得回到人的自身上来。不管是全面发展还是个性发展,都是个人成长的需要。马克思这样说过,“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发展个性不能违背人的天性和社会良知。现实生活中,有应试教育、功利化教育等忽视了学生的潜能、兴趣、特长等个体差异,对学生自然个性造成压抑,也有少数人把伤风败俗、挑战公德的行为作为“个性”标记,造成“个性”畸形生长。这两种误区,都错在偏离了人性的基点来对待个性。

【微博之论】

静者善思:现在的教育方式大多是同化式教育,以考试成绩评价个人未来,显然不利于张扬个性。

没事道人:任何发展都是一种否定,一种扬弃。个性发展也是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改造自身的自然属性为社会属性,否定自私任性的小我而为祖国栋梁的理性的大我,在不断否定中不断完善自我。

滦州赤冰:个性要成长,需要肥沃的土壤——以人为本的社会制度;需要充足的水分——不断增长、日益丰富的知识素养;需要畅快呼吸的空气——包容、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需要明媚的阳光——支持、赞扬、鼓励的目光带来的热情与动力;需要自身牢固的根基——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原则立场。

从善如登:个性当以道德为基本、以正义为前提、以法律为准则。

语论:个性成长,需在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共性下因人而异,个性成长重在扬长避短,实现最优发展。

unclewang: 这是个张扬个性的年代,但张扬个性并不是标新立异,要以正确价值观为基准。

心语反思: 共性寓于个性,个性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共性是个性在社会的集合。舍弃了个性,共性就趋于虚假;压制了个性,共性也就被扭曲。只有个性得到尊重,社会才会全面发展。

山谆:无论是张扬个性还是鼓励做螺丝钉,都要以服务社会和为人类带来希望为目的,张扬个性就是张扬年轻人的正义感与朝气。

维克黛:个性的发展,是由环境和个人意志力共同促成的。周遭有积极向上的氛围,个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则个性自然彰显。

淇县徐爱民: 对青年人抱着宽容的态度,不要对他们吹毛求疵,给他们个性的保持和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土壤

志愿服务是社会管理中的多赢之举:志愿者能建立对社会的体认,收获帮助他人的快乐;服务对象得到切实的方便、心灵的慰藉;社会志愿精神、公民意识能获得培养。而党员志愿者,更能在这样的多赢之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党员能力、素质。安徽芜湖市镜湖区的“一米阳光·社区先锋”工程,正是一个以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活动。

治理者说:“一米阳光”照亮党群关系

创先争优不仅是“内部工作”,还具有开放的边界,所以更应该走出去,为群众服务,让百姓评判。

镜湖区赭山街道大官山社区,有一位104岁的老人朱华英,一直没有医疗保险。“一米阳光”爱心服务站志愿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为她办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这个例子让人深思。创先争优活动,往往是在机关内部展开。然而,无论是从服务对象还是从工作内容来看,创先争优都绝不仅是“内部工作”,而是有一个开放的边界。所以更应该走出去,为群众服务,让百姓评判。党员志愿者工作,正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推动党员志愿者工作,是推动机关公务人员“接地气”。长期坐在办公室,难以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也正因此,一些时候,政府的很多工作明明是在为群众做事,却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反而遭到种种非议,尤其是一些长期性、全局性的工作。这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错位:干部不了解群众的诉求,群众也不理解干部的意图。所以党员志愿者的工作,是党员干部与弱势群体实现“对接”的工作,也是党员干部利用业余时间了解民情的绝佳机会。

比如,在弋矶山街道,我们推动基层党员议事会工作与党员志愿者工作结合,党员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收集民意,通过集体议事进行解决,使工作从“全面撒网”变成“有的放矢”,成效明显。

推动党员志愿者工作,还是强化党员干部自身素质、提升其基层工作能力的一个抓手。无论是助老助残还是法律援助,无论是民生调解还是信息服务,实际上都是党员干部解决具体问题、密切与群众联系的过程。只要党员真正地与群众接触,真心地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力都会有一个提升。

群众怎么评判干部、怎么认识党,归根到底要看身边每一个干部、每一个党员的具体行动。你解决他的问题,他就解开心里的扣子;你给他解决的问题越多,他对你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越多。可以说,每个党员都是党的“形象代言人”,每个党员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党的形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员参加志愿服务,不仅是对提高自身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塑造了党员作为一个整体的良好形象。

仕达教育0851-5953789一切从现在开始 2

党员的志愿活动,关键在常态化、机制化,否则容易变成行政命令下的“作秀”。现在,我们镜湖区所有的小区最少都有两个以上的志愿者团体,基本上都是由党员干部牵头组织。最近我们正在组织调研,希望能够让所有的志愿者队伍设定点服务联系点,定点帮扶人群。(本报记者 朱磊整理)

旁观者言:“常态化服务”还需制度支撑

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志愿者工作规章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政府职能从“全能型”转到“服务型”,志愿服务活动开始在许多城市兴起,并迅速向全国范围推广。在业已开展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党员志愿者服务是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形式。

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新形式新途径,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一是先进性。一方面,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实践平台;另一方面,通过该活动可以把志愿者队伍中的优秀分子有针对性地发展成党员,建立起党员和志愿者群体互动发展机制。

二是辐射性。通过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努力使广大党员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社会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的促进者。

三是凝聚性。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凝聚党心,一是凝聚民心。从前者看,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夯实党的基层基础的重要举措;从后者看,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增加了人民群众之间的日常交往,使普通群众获得了情感上的追求和满足,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党员志愿者工作还存在着活动多服务少、宣传多实效少、数量大质量少等三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党员志愿服务是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推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向纵深发展,是加强和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当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推动这一工作,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志愿者工作规章制度。如建立党员志愿者个人档案,制定党员志愿者活动规则和行为规范,实行党员志愿者服务登记制度,把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评选先进、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定期对党员志愿者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制度,等等。

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是培养党员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发挥党员专业才能的有效载体。为此,党员志愿者需要掌握服务对象情况,收集群众需求信息,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延伸到群众生产生活每个角落

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 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心态的形成。

同样看待一件商品价格,有人显得很“淡定”,有人表示“鸭梨”很大;同样面对一桩刑事案件,有人焦虑等待“正义到来”,有人则在寻找“程序瑕疵”;同样衡量一项改革措施,有人双手赞成,有人却提出质疑??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

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变化。从一种声音到百花齐放,从千人一面到丰富多元, 反映出思想的极大解放,也体现着中国的前进方位:在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不同利益的调整与博弈,自然带来不同诉求的表达;随着开放扩大和全球化深入,传统与现代、国外与本土,不同价值观念也必然产生碰撞交锋。

多元表达难免会有“异质思维”,甚至给人“鸡同鸭讲”的感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欣赏理性平和讨论,期待闻过则喜的态度,但也不无遗憾地看到,一些人在讨论中容不下异见,相互对骂、攻讦,动辄给对方扣上吓人的帽子,用意气之争代替真理追求;一些人对待批评建言,非但不虚心听取,反而搞起了“诽谤定罪”,甚至以权力意志压制不同声音。

鲁迅先生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心态的形成。

在这个意义上,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交流中化解矛盾,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推动思想观念的进步。相对于普通民众,手握权力的执政者尤其需要这种“包容”。如果说前者的狭隘只是语言暴力,后者的狭隘则可能带来真实伤害,比如“彭水诗案”、“灵宝帖案”;如果说前者的包容体现的是素质修养,后者的包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更是执政为民的需要、法治社会的要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不乏各种偏激声音,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而不能主观地归之为“对着干”。相反却应看到,在一个多元社会,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既是尊重公民的表达权,也是纾解社会焦虑、疏导矛盾冲突的必然要求。 仕达教育0851-5953789一切从现在开始 3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其实,不同声音乃至反对的意见,还是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资源。所谓“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只有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才能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做出理性判断和正确决策。所以毛泽东同志认为“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所以邓小平才说“七嘴八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所以中央领导才反复强调“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多元乃繁荣之奥秘。一个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就越需要多样的个性表达,越需要整合各种意见形成统一意志的能力。以包容心对待不同声音,在“存异”中“求同”,我们的社会就不会成为“一袋各不相干的马铃薯”,并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凝聚、升华

:“背影道歉”何以让人纠结 新闻背景:不久前,两位古稀老人在广东汕头市区被一辆大功率无牌摩托车撞倒后双双离世,肇事者逃逸后自首,其父亲也在电视上公开道歉,但道歉时却背对观众。对此有网友称,“背影道歉”远远比车祸逃逸更令人愤怒。

道歉本可行 奈何不真诚

广东读者 薛世君

道歉最讲求的是真诚。魏父“背对观众”的原因,通常来讲,要么担心被对方羞辱、拒绝,要么担心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包括伤面子、暴露自己的脆弱等。但“隐藏”了自己,就有点拒绝他人的意思了,“庐山真容”都不现,何来道歉的诚意?

举凡道歉,至少有三层意思:一是要面对、不逃避;二是承认错误;三是表示遗憾和歉意。可魏父以“背影”示人,显得无法“面对”,欲来还逃,有点若即若离、似歉非歉的意味;本为承认错误,可他的这个“背影”反而成了比“车祸逃逸”更大的“错误”;受害者家属也不领情,反感说“拿个背面道什么歉啊?”道歉本可行,奈何不真诚。

“道歉,扮演着疗愈人心的作用。”但是,恰恰相反,魏父在电视画面中“背对观众”的做法非但没有起到“疗愈人心”的作用,反而是在加重人家的心理负担,激化心理创伤,受害者亲属就表示“这种态度我们接受不了,拿个背面道什么歉啊?”

按照学者分析,受害者遭受的伤害可能来自物质层面或心理层面,但最需要被平复的往往是心理上的被剥夺感。因此,成功的道歉,关键在于加害者必须将自己转换成受害者,借由两者关系移转的仪式,让受害的一方,感觉到你也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由此,受害者取得原谅对方与否的权利。所以我们看到,在“负荆请罪”的故事中,廉颇光着膀子、背上绑个荆条,什么意思?我当着大家的面光膀子了,背荆条了,我丢人了,我现在也在受着某种“伤害”,将自己转换成了受害者,你蔺相如应该能心理平衡一些了吧,那就原谅我吧。

“背影道歉”于“面子”无损,却有“捍卫”的暗示,缺少的恰恰是这种角色转换。试想,如果廉颇当年穿戴整齐,只是站在蔺相如家门口,背对着蔺相如说我错了,我道歉,然后扬长而去,还能有“将相和”的佳话吗?

警惕掉入 道德陷阱

北京读者 王石川

应该说,孩子撞死了两位老人,当爹的替儿道歉,是起码的人之常情,道歉应该真诚,不真诚就不可能取得受害者家属的宽宥。在此语境中,“背影道歉”确实说不过去,暴露了当事人的复杂心态:既担心对方不谅解,又担心被人识破真面目。这样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但是,不必过多纠缠于“背影道歉”的失当,倘若当事人抹下面子,是不是就万事大吉?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此要警惕掉入“背影道歉”的道德陷阱,而看不到飙车撞人案的真命题。

不能不提的倒是报道中的一处细节:“该事件在汕头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而警方很快把目标锁定为喜欢飙车的在校学生、社会青年,加之肇事车型的确认,案件侦查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从“喜欢飙车的在校生”足以判断出,当地流行飙车族,飙车族的主角要么是在校生,要么是社会青年。另据报道,在当地,因为飙车受伤到医院急诊科求诊的患者屡见不鲜,以至于连医生都感叹“又是飙车惹的祸!”飙车族盛行,连在校生也进入飙车一族,除了家长与学校管教不力之外,还折射出交管部门不作为。

前不久,深圳“爱心大使”、“感动中国”人物丛飞的妻子邢丹,乘车途经惠深沿海高速时,遭飞石袭击,伤到头部而不幸身亡。调查结果显示,3名肇事者均小学辍学、无业,投掷石块只是为了取乐。悲剧并非孤例,4月6日晚,一辆在合徐高速行驶的轿车突然被从高速天桥上扔下的石块击中,石块穿过挡风玻璃,砸中母亲怀抱中的婴儿,经抢救无效身亡。肇事者是一名年仅16岁的初中生,同样是投石取乐。

悲剧不能一再复制,我们关注个案,更应该看到这个群体的迷失,看到他们所处的脆弱的环境。少年、青春,应该是灿烂的,而不是血色,多关注他们的处境,即是关注青少年的未来。

中央领导讲,“关键在于落实”。落实,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也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治理水平。从去年年初开始,湖南茶陵开展落实能力建设,并将落实作为“第一能力”。这样的认识举措,会带来哪些积极变化?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抓落实是基层干部的第一能力(治理者说)

仕达教育0851-5953789一切从现在开始 4

群众看干部,一般干部看领导。领导干部能不能扑下身子、沉心静气抓工作落实,直接关系一个地方能否真正形成抓落实的氛围

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善于决策,体现了执政者的能力水平。但作为基层,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缺的不是理论家,而是实干家;缺的不是决策者,而是落实者。抓落实,就是基层干部的第一能力。

从去年年初开始,茶陵县全面推进落实能力建设,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在抓落实上比高低、见分晓、论英雄。通过一年的努力,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一些难题得到破解:历时六年、牵涉2000多户近万名群众的水库移民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探索多年的“产业立县”战略,在培育建筑建材和有色金属两大支柱产业上面,实现了新的突破;老百姓高度关注的教育、医疗等民生热点问题,有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一个地方的落实能力,既是抓出来的,也是带出来的。群众看干部,一般干部看领导。领导干部能不能扑下身子、沉心静气抓工作落实,直接关系一个地方能否真正形成抓落实的氛围。我们在抓落实中,始终把县级领导的带头落实摆在第一位。在工作落实的问题上,县级领导不仅仅是“裁判员”,更重要的是“运动员”。要求全体县级领导做到“三多三少”:多下基层、多跑项目、多解难题,少开会、少应酬、少空谈。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县级领导工作调度大会,每位县级领导重点汇报抓项目、抓产业的落实情况,调度会由县委书记主持并点评,实行电视录播、全县通报,让干部群众了解县级领导,为加快发展干了些什么事,为基层、项目、企业解决过什么问题。这样一来,全县40多名县级领导真切感受到抓落实不能追求表面政绩,不能搞“形象工程”,而是要靠“干货”来说话,靠扎扎实实的发展创业。

工作落实到没到位,有没有成效,不能搞自我感觉良好,也不能单由领导说了算。我们把这个话语权、裁判权交给群众。对此,我们建立了政风评议机制,去年召开两次政风评议大会,遴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城乡居民等各阶层500名代表,对全县87个行政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优化经济环境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测评,做到“五个当场”(当场测评、当场统票、当场排名、当场奖惩、当场表态整改),让全县各个部门和干部职工深刻懂得:落实,只有落到群众中去,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接纳和认可。

通过抓落实,走出“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怪圈,必须以赏罚分明作为最终保障。如果落实跟不落实一个样,甚至那些狠抓落实的干部还可能得罪人、多做多错,那么落实就失去了吸引力。因此,我们旗帜鲜明地把抓落实的情况与干部任用、政绩考核挂钩。对那些埋头干事、不计得失的“推土机”式的干部,大胆使用、委以重任;对49名工作漂浮、落实不力的干部作出了降级、免职等相应的问责处理。这样做,就是要释放一个信号,干好干坏不一样;抓落实就有盼头、有地位,不抓落实,就没有市场,就尝不到“甜头”。

古人说,“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不断在“落实”上做文章、下功夫,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提升执行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旁观者言)

政府政策方案本身也要科学、合理、公平。因此,良好的政策执行是以政策的理性和优质为前提的

湖南茶陵对“抓落实”探索和实践,从公共事务治理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提升政策执行力的过程。

常言道:“良法美策贵在能行”,“徒法不足以自行”。政策执行的好坏,关系政策目标与政策内容的实现,如果执行不力或者执行不当,非但不能解决公共问题,而且可能使原来的问题更加恶化。

在现实中,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执行,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或者结果。首先,执行力的高低与执行者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执行者有强烈的愿望和决心,有关的部门能够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则执行力会大大提高。如果执行者对政策持事不关己、畏难推诿甚至抵触对抗的态度,则政策自不可能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因此,执行者的忠诚感、使命感、责任感十分重要。

其次,政策执行力与政策本身的理性程度也直接有关。如果政策本身缺乏合理的规划,缺乏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导致政策的信度(政策让人确信为可靠的程度)和效度(政策让人确信其可以解决问题的程度)不足,那么无论怎么执行,也达不到政策预期的目的。政策问题本身的性质、政策制定过程的正当程序、政策方案的理性程度都影响政策的信度和效度。如果人们和执行者对决策的过程表示质疑,对决策者的能力表示怀疑,对政策内容表示忧虑,对政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表示担忧,对政策未来的风险表示高度的关切,都会影响政策执行的顺利推行。政策制定的过程不仅仅要体现开放、参与、对话、协商的精神,方案本身也要科学、合理、公平。因此,良好的政策执行是以政策的理性和优质为前提的。

第三,政策执行力之大小与政策资源的多寡和有效利用有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定的资源的确是实现政策目标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政策资源举其要者有财政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权威资源。问题在于,需要防止资源的浪费、不当使用以及贪渎滥用。

第四,政策执行的过程并非执行者和政府部门单方面发挥作用的过程,而是与政策目标群体互动的过程。政策的目标群体是指因政策而需调整或者改变其行为的人。他们的服从和合作程度对政策执行影响巨大。如果政策目标群体拒绝服从或者合作,可能导致执行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因此,除了提升政策的公信度,强化政策本身的合理性合法性之外,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要通过教育与说服、政策宣导与营销、利益诱导与积极激励、强化管制与消极惩罚等多种策略和方法,致使政策目标群体的合作和服从。从这个意义上讲,政策执行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仕达教育0851-5953789一切从现在开始 5

篇三:社会现象评论作文

由00后的签名想到的

前几日,在《格言》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00后的签名,90后已经hold不住了》,看完之后,不禁内牛满面,由衷感叹:谁说90后早熟?谁说90后是叛逆自大的一代?一代更比一代强啊好不好!00后的小孩伤不起啊有木有!

现摘录几则如下:

我表妹,一个00后,QQ签名档上赫然写着:那繁华落尽,留下的只有遍地忧伤??(她才10岁啊竟然忧伤到这种程度!)

我舅舅的儿子,九岁半:希望这会是最后一次敷衍我,我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心冷。 我二姨的女儿,还不满12岁:如果一个女的,把自己的命运,拴在一个男人身上,那这件事情就是世界上最蠢的事情。

我11岁的堂妹的QQ签名:英雄宝刀未老,老娘风韵犹存??(再看看我自己的,顿时内牛满面。)

我13岁的表妹,QQ签名是:衰败的花朵,被深深的大雪掩埋,孤独的等待死亡。 我弟弟,00后,个性签名是:复制另一个我代替原来的我继续单纯下去。

我一盆友当家教,辅导的那个四年级小女生的QQ签名是:我在樱花树下等你,只要你的温度抚平我的眉梢。

表弟14岁:他殷勤,那是他刚刚爱上你;他笨拙,那是他深深的爱着你;他从容,那是他已厌倦了你??

我妹,今年初一了:始终坚信暗恋是一种礼貌。(瞬间如醍醐灌顶,有木有?)

??

曾经看着QQ上90后的我们忧郁伤感的签名,感叹着悲痛的爱情,抵触着肮脏的社会,叛逆不羁的言语,嚣张跋扈的行为,原以为这样的我们就算是成熟了,就算是长大了,原以为这样就算是参透了人世间的一切。听着外界对90后的批判与谴责,心中只有更加的反感,越发的厌恶。“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想法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殊不知新一代的接班人早已崛起,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成长着,“拔山倒树而来”,比90后的我们更夸张,更加不可理喻。

人类在反省,社会在反省,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最终,人们把罪名强加在了他身上——可怜的激素,是他催熟了孩子们的身体,是他让孩子们的心智变的过早的成熟。我觉得,人心的冷淡,才是让我们彻底改变的根源吧!在这个老人摔一跤都没人敢去扶一把的时代,在这个公交车上看到身怀六甲的孕妇都没人站起来让个座的时代,在这个想要借一部手机打一个紧急电话却没人肯付出的时代,在这个人人耳朵里塞着耳机双手插兜行色匆匆只顾埋头行走的时代,人心隔肚皮,没有人再坦诚待人,也没有人再轻易相信别人,我们这群本该在学校安心读书的孩子们,过早的感知了这个时代,过早的认识到这个社会的冷漠无情,我们逐渐明白了这个社会的生存规则。我们的早熟,真的是激素的错吗?

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心地善良,纯真无暇??把这些词用在5岁以下孩子们的身上吧!

法国勒·克莱齐奥说:“要进入成年人的世界真是太难了:每条路都通向同样的边境。天空那么远,大河全被盖上灰不溜秋的水泥板,树没了眼睛,动物没了声息,人没了人味儿。”现在来讲,还会很难吗?

2012/8/27


查看更多写作指导相关内容,请点击写作指导

2024 免费范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