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stzx.com--小学作文】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阅读训练场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2+2+10)

1观 日 出

看日出须早起。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shuò)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ī)。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xiá)光。

天边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án)冉升起。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于是那辽(liáo)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yào)眼的金光。

1.全文有 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在第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2.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浓——( ) 慢——()

3.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题目。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选上的在上面打√)

露(露水看见显现) 蹦(出 跳 照)

(2)本自然段共有 话。第二句的意思是讲 。第七句的意思是讲 。

(3)本自然段第三到第六句话合起来是在写 ,这几句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

一、读寓言故事,完成问题。(8分)

3啄木鸟和树

大树叫起来:?别动我!别动我!我疼死了!?

?树先生,你身上有病,我在为你捉虫呢!?啄木鸟说。

?简直是侮辱!我这样年轻力壮,身上哪里的虫?我知道了,这不过是打击 我、伤害我的借口罢了。警告你,别在我面前耍花招,滚开!?树发怒了。 啄木鸟不好意思地飞走了。从此以后,再没有一只啄木鸟愿意去帮助这棵树 啄虫了。

几年后,树里的虫多了,这棵?年轻力壮?的树终于变成了肚里空空的废物。

1.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2分)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4分) a.我们不能没错给人家找错,借以打击、伤害别人。() b.有了错就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帮助,不然就变得不可救药。() c.自己有错不改不行,自己没有错误别人不应该没完没了。( )

3.在这个寓言故事中,你喜欢那个人物呀?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2分

5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háng xíng)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

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春(未 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 坐坐)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树阴之中。

1、把文中括号里错误的音节或汉字画去。

2、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_____ _____?这句话来写。文中的省略号(……) 表示_____________多。(2分)

3、根据短文连线。(4分)

山坡上果树

公路两旁 垂柳

小河两岸 梧桐树

农家小院 松树和柏树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1分)

7大墙下的小花苗

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

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你干吗哭呀??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蜜蜂用力推起来。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 瞧 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 真勇敢

1. 全文共有( )个自然段,其中第( )段是小花苗和蜜蜂的对话。(2)

2. 把最后一段缺少的标点在文中补齐。(2)

3. 在大墙的阴影里,小花苗( ),它靠自己的( )爬到墙顶上以后,小花苗( ),孩子们夸小花苗( )。(12)

4. 写出下面词的反义词(4)

温暖——( ) 难过——( )

5. 假如你是小花苗,爬上了墙顶,你会说些什么?(2)

2.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 为什么哭 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 中年时代打麻将 家产都败光啦 如今我一无所有 我真后悔呀 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

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 qǐ )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 chǔn )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给第1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2分)

2、?笑?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3分)

例如:冷

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词语,作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后悔( )央求( ) 4.组词。(4分) 呜( ) 悔( )跪( )探( ) 鸣( ) 侮( )脆( )深( ) 5.用?假如……就……?造句。(2分) 6后来,流浪汉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时光老人为什么说?我做了一件蠢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这篇短文后,你想对时光老人说什么?或者你想对懒汉说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

篇二: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俨然(2)黄发垂髫 (3)诣太守

(4)刘子骥(5)武陵人捕鱼为业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落英缤纷 (2)才通人 (3)屋舍俨然(4)阡陌交通

(5)皆叹惋 (6)便扶向路 (7)寻向所志 (8)欣然规往

3.根据文学常识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

(2)根据原文填空。

a.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造句。

a.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7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粗的词语。

(1)见渔人,乃大惊___________ (2)无论魏晋____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晏子之晋,至中牟①,睹弊冠、反裘、负刍②、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③父也。"晏子曰:"何为而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三年矣。"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④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夫子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耶?子何绝我之暴⑤也!"越石父曰:"吾闻士诎⑥乎不知己,而信⑦乎知己者。吾三年为臣仆,而莫吾知也;

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仆,请鬻⑧于世。"晏子出,请见,曰:"向者见客之容,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⑨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⑩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

(《晏子春秋?内篇第五》)

【注】①中牟:地名,在今河南。②刍:柴草。③越石:地名。④骖:指驾在车两旁的马。⑤暴:猛、急。⑥诎:通"屈",屈服。⑦信:通"伸",伸展。⑧鬻(yù):卖。⑨行:德行。⑩辞:谢罪、道歉。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

a.越石父怒而请绝(绝交)

b.今免子于患(祸害)

c.省行者不引其过(过去)

d.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背)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 )

a.晏子使人应之曰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b.息于途侧者不求闻达于诸侯

c.吾以子为忘以我酌油知之

d.今又不辞而入而吾以捕蛇独存

3.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越石父)以为君子也

b.至舍,(晏子)不辞而入

c.载而与(越石父)归

d.晏子遂以(越石父)为上客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礼之,敢不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颇为传神。请分别概括晏子和越石父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①yǎn②tiáo③yì④jì⑤wéi

2.①繁多的样子 ②仅 ③整齐的样子 ④交错相通 ⑤感叹惊讶 ⑥沿,顺着⑦从前的,旧的 ⑧计划

3.(1)东晋 陶渊明 世外桃源 (2)a.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a.无人问津b.怡然自得 造句略

【能力提高】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豁然开朗,鸡犬相闻

3.①竟然 ②不要说,(更)不必说。 ③妻子和儿女 与外界隔绝的地方4.悉、并、咸、皆

5.借代 借指老人小孩 6.不愿与外界交往(怕外人来打扰这么平静的生活)。

【开放探究】

1.b、c 2.b 3.a

4.①今天你买了我,我认为你是了解我的。 ②你以礼仪相待我,我怎么敢不尊敬和听从你呢?

5.晏子尊贤礼士,闻过则改;越石父自尊自重,刚正不阿。

篇三:第五单元练习题

《桃花源记》练习题

一. 晋太原中……怡然自乐。(03北京,04长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穷 ②舍 ③悉 ④属 ⑤俨然 ⑥缘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渔人甚异之。 ②林尽水源。

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下面诉不尽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霄达旦 D。博古通今

4.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桃源的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人们进行了描写? 答:

6.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豁然开朗”一语在现代汉语中用来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请你按这一语意造句: 8.课文从桃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来表现世外桃源的美好. 9.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节选自《》,作者是_______,名____,字_____,_____(朝代)人。 11.第四段中“渔人甚或异之”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12.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04长春)

13.《桃花源记》中描写草和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04常德) 二.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交通 ②绝境 ③无论 ④妻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

3.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用简要的话概括整个故事中“渔人”的行踪,并填入方框内:

5.找出写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6.文中“惊者”“问者”“叹者”“不知者”指______;而“答者”“辞者”指_____。 7.下列句子都省略了主语,请选出省略同一个主语的一组( )

①便舍船,从口入 ②见渔人,乃大惊 ③具答之 ④皆叹惋 ⑤停数日,辞去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8.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9.下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10.渔人临走时,桃源人为什么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答:

11.在现代生活中有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要的话来回答。答:

12.村中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屋舍俨然 B。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C。寻向所志/寻病终 D。寻向所志/处处志之

14.文段主要写两方面的内容:一面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面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答:

1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答:

(2005年青海)

17.每个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理想,请用恰当、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你的理想王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 韵母是:ing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 苔 (tái)痕 鸿儒(rú) 案牍(dú) 5、解释下列加点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

6、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7、对联: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 8、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其中的“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句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⑤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⑥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9、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 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11、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 17、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 十二、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比兴、类比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 十三、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3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⑺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⑻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答: 鸿儒 ,无白丁(雅)

⑼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⑽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高雅脱俗 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⑾“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

(25)本文是一篇骈文,多用对偶句,请你根据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表达你对本文的看法。

答:人雅无须室大;品正不在官高 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⑿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⒀、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⒁、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⒃、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⒄、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⒅、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人的情趣与品质 ⒆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⒇首尾句有何关系?

答: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21)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答: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22)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

(23)写交往人物、写室中生活都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具体说明。 答:交往人物: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

室中生活: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4)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6)找出本文你最喜欢的骈句。

答: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十三、拓展延伸发挥题: 仿写《陋室铭》: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善于抄作业,猎奇闻。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1、《爱莲说》选自《》,作者 ,是 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③无丝竹之乱耳之:④何陋之有 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

(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核舟记》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 (2)贻 (3)箬篷 (4)八方有奇 (5)石青糝之 (6)髯 (7)天启壬戌 (8)篆章 2.解释加粗词。

(1)罔不: (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4)诎右臂支船: (5)篆章: (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8)桃核修狭者: 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二、阅读

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 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 C.石青糁之(sǎn)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可(大约)二黍许 B.矫(举)首昂视 C.两膝相比(比较) D.清风徐(缓缓地)来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舟记》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罔不()贻( )有奇()黍()箬篷()糁( )峨冠( )髯()髻( )

衣褶( )诎( )楫()椎髻( )壬戌( )虞山()篆章( )矫()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2.罔不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6.启窗而观() 7.箬篷覆之( )( )( )8.雕栏相望焉()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石青糁之(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17.珠可历历数也(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19.其人视端容寂( )( )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诎右臂支船( ) 3、左手倚一衡木( )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③奇:明有奇巧人( ) ④有: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为人五;为窗八(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⑦可:高可二黍许( )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作者是 ,字 , 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八、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 。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的性格特点。

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13、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六、翻译下列句子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 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峨冠guānB.手卷juàn C.不属shǔD.矫jiāo首昂视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绝类弥勒(绝):很 B.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C.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B.中轩敞者为舱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九、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查看更多小学作文相关内容,请点击小学作文

2024 免费范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