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stzx.com--小学作文】

篇一: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反思

初步感受千变万化的简便计算利器——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所有运算定律中变化最多的,因此它是学生最难理解与运用的定律。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中理解乘法分配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一、在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上,我定位在:(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在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尽量想体现新课标的一些理念,注重从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顺延之前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情境举例:利用植树活动情境“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水”。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让学生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

(4 + 2)×254×25 + 2×25

= 6×25 = 100 + 50

= 150(元) = 150(元)

此时,让学生观察通过计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两个算式可用“=”连接。使之让学生从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用字母形式表示:

(a + b)× c = a × c + b × c

三、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的知识延伸。

1、在完成课本36页做一做时,

对应这3道判断题,

(1)、判断56×(19+28)=56×19+28,让学生感知到乘法分配律要分给括号里的每一个数,强调乘法分配律的“公平性”。

(2)、判断32×(7×3)=32×7+32×3,让学生注意到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区别:通过对运算定律意义的描述,和算式的特点,提炼出最简洁的区

分方法:乘法结合律是连乘情况下的,乘法分配律除了乘法还有加法(后继教学还会出现减法),容易使我们混淆的原因是,它们都是乘法的运算定律都有乘法出现,更关键是它们都出现了小括号。

(3)、判断64×64+36×64,借助64个64和36个64,一共是64+36=100个64,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逆向使用,在一些情况下,计算会变得十分简便。

2、在完成较简单的课本36页做一做后,进行一些扩展型的练习:

通过(250—25)×4,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分配律除也可以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对于分配之后,再把两个积相减。同时复习强调我们熟悉的5道重要算式:5×2、25×4、125×8、125×4、25×8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运用的难度较大,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可以基本掌握,但是对于其万般变化,还是有点力不从心,而该运算定律对学生后继学习,尤其是小数和分数计算时有一定影响,所以还需要学生在本节课后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师也需要针对乘法分配律的每一种题型,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更系统深入的讲解。

篇二: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纪钱华

乘法分配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练习中理解乘法分配律,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效果。

一、(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在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尽量想体现新课标的一些理念,注重从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举例:设计学校买书的情景。让学生帮助出主意。出示:“一套故事书45元,一套科技书35元,各买3套书。一共需要多少元钱?”让学生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45 +35 )×3 = 80×3 = 240(元)、45×3 + 35×3 = 135+105= 240(元)。此时,让学生观察通过计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两个算式可用“=”连接。使之让学生从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用字母形式表示:

(a + b)× c = a × c + b × c

本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可通过练习发现孩子们掌握得并不如意,在下节课我将继续加强练习。

篇三: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东新四小学 王唯

教学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材第4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正确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出示课件1)计算

35×2×5=35×(2×)

(60×25)×4=65×(×4)

(125×5)×8=(125×)×5

(3×4)×5 × 6=(×)×(×)

师:上节课,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今天咱们继续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

二、探究发现

(出现课件2)

师:大家看,工人叔叔正在贴瓷砖呢,看到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有两个叔叔在贴瓷砖

生:我发现一个叔叔贴了4列,每列贴9块,另一个叔叔贴了6列,每列贴了9块。

师: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我想知道工人叔叔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按鼠标出示问题) 师:你能估计出工人叔叔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吗?

生:我估计大约有100块瓷砖

生:我估计大约有90块瓷砖。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瓷砖究竟有多少块。(学生做,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做法?

生:6×9+4×9(板书)

=54+36

=90

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

生:(6+4)×9(板书)

= 10×9

=90(块)

因为每列都是9块,所以我先算出一共有多少列,再用列数去乘每列的块数,就是一共贴瓷砖的块数。

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种算法,你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

6×9+4×9 = (6+4)×9(板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两道算式的特点,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师:这几们同学举的例子符合要求吗?请在小组中验证一下。 (小组汇报)

小组1:符合要求,因为每组中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

小组2:在每组的两个算式中,一个是两个数的和去乘一个数,另一个是用这两个数分别是去乘同一个数,再相加,符合要求。

(板书用=连接算式)

师:比较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从它们的特点和结果相等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组再讨论一下。

小组1:我们小组发现,只要符合上面题目要求的算式,结果都是一样的。

小组2:我们小组发现,两个不同的数分别去和同一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再一起去乘第三个数,结果不变。 结论(课件2):师: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乘 法 分 配 律。它是我们学习的关于乘法的第三个定律。

师:大家齐读一遍。

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现在你能用字母的形式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吗?用a,b,c分别表示这三个数,试着写一写吧。

(a+b)×c=a×c+b×c

师: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80+4)×25 34×72+34×28

师: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2、判断正误

( 25 + 7 )×4 = 25 ×4 ×7×4 ( )

35×9 + 35

= 35×( 9 + 1 )

= 350 - - - - ( )

3、填一填

(12+40)×3=× 3 +×3

15×(40 + 8) = 15×+ 15×

78×20+22×20=(+ )×20

四、总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希望它永远成为你的好朋友,伴你生活、成长。

[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三)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6×9+4×9 =(6+4)×9

(40+4)×25 = 40×25+4×25

(64+36)×42 = 42×64+42×36


查看更多小学作文相关内容,请点击小学作文

2024 免费范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