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stzx.com--法学类】

篇一:“关心教师思想、关心教师情感、关心教师生活” 行动实施办法

“关心教师思想、关心教师情感、关心教师生活” 行动实施办法

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教师队伍作风建设,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开展干部下基层教师访万家活动实施方案》,经研究决定,在全学区范围内开展“关心教师思想、关心教师情感、关心教师生活”(以下简称“三关心”)行动。为将 “三关心”行动落到实处,现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明确目标,增强三种意识

“三关心”行动是建设教育强镇、构建和谐教育的需要,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筑吴铺教育人才高地的重要举措,是学区和学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一行动的重要意义,将“三关心”行动由工作要求变成自觉实践,使之真正成为暖人心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着力为教师创设一个公平、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大幅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为构建和谐教育、打造和谐校园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1、增强管理的人本意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是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培育人的事业,更要体现以人为本。各校要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智启人的理念,使校园成为教师依恋的精神家园。

2、增强领导的服务意识

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竭诚为教师服务。要学习借鉴行业内外经验,理清工作思路、更新服务理念、提升工作标杆,坚持一切从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时刻把教师的困难和需要挂在心上,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大情感、物质的投入,做让教师信任、爱戴的好领导、好干部。

3、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

“三关心”行动,要注重体现教师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履行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增强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追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地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可信度和认同度,使每个教师明确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提高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自豪感。

二、明确要求,遵循三项原则

1、实事拉动,立体推进的原则

“三关心”行动要采取实事拉动策略,首先从教育自身做起。学校要为所属学校教师办10件实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工作。要争取学生、家长、社会和各级政府的理解与支持,积极引导社会尊师重教,关心教师。形成学区和学校上下联动,教育系统内外互动,立体推进的态势。

2、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

各校领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本校的优势,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工作。通过开展深入的谈心活动,了解教师思想、情感和生活方面的需求,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对教师反映最强烈、要求最集中、矛盾最突出的问题,凡符合政策规定,又有条件解决的,要尽快予以解决;对不符合政策规定,或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要主动与教师协商沟通,通过平等交流和真诚沟通,增进理解,扩大共识。

3.注重激励,讲求实效的原则

要按照“科学评价,优质优酬”的要求,建立健全体现人才价值的分配激励机制。通过逐步满足教师需求来提高教师参与意识和转变工作态度,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校要合理设置激励项目,采取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等方式,谋求最佳效果。通过恰

如其分、适时适宜的激励来焕发职业情致,克服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尊严,享受职业乐趣,实现职业追求,创造工作业绩。

三、落实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各校要让关爱体现在细节中,切实做好以下规定动作:

1、采取多种形式,走入教师家庭,走进教师心灵,倾听教师心声,把握教师思想动态,了解教师的困难及需求,征求教师对学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切实为教师解决思想、工作、情感及生活中的困惑和困难,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干群关系。主动与教师家属沟通交流,进行家庭访问,或组织教师家庭联欢活动,有效释放教师的家庭和工作压力,争取教师家庭成员的理解与支持。积极与教师开展平等对话,关注教师的工作过程和劳动付出,重视感情交流。

2、完善教师教学常规考核细则,切实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同时,在职称评审、评优、晋级中,在同等条件下,对长期在偏远学校任教的教师予以优先。

3、建好“教师之家”。开辟活动、阅览和交流空间,逐步添置健身器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热心搭建教师间交流、沟通的平台,组织专题性的热点讨论与多种形式的沙龙,在交流、沟通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分享经验、共同提高。坚持校务公开,凡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或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均须在教代会上审议,做好教代会提案的办理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4、坚持人文关怀,从生活的细节上关心教师。如在教师节、中秋节等节日勉励教师自强不息,超越自我,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爱护。

5、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大力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校要改善伙食,为在校教师提供营养卫生的工作午餐;有条件的学校要专辟教师午休室。

6、为教师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培训进修机会。各校要按规定足

额安排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举办多种形式专业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学术团体活动,丰富教师的职业生活。

7、充分利用工会功能,组织教师开展健身锻炼等活动,并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

8、建立学校困难教师档案,尤其要关心女教师、年老体弱教师、离退休教师、单身青年教师以及生活困难教师的生活,建立“互助金”,以解困难教师的燃眉之急。对于身患重症和家遇变故的特困教师,除给予经济补助外,要更多地给予思想上的开导和情感上的关怀,使其能够坦然直面困难,增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9、要关心学校单身教师的恋爱、婚姻问题,积极创造机会,提供平台。

10、各校要详细记载“三关心”行动开展情况,认真记录为教师解决问题的实际内容,以资查核。

各校在完成以上规定动作的同时,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自选动作,在实践中创造“三关心”的特色。

四、强化保障,务求行动实效

1、加强组织保障

各校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力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切实做好“三关心”工作。

2、加强考核表彰

各校要结合实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认真搞好阶段工作总结(每学期1次),并及时上报。各校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活动报道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学区对“三关心”行动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每年对各校开展“三关心”行动情况进行考核,并纳入干部考核之中。

篇二:各类教师关心的70个热点教育问题

?

? 教师关心的70个教育问题 教师职业

1.教师职业。教师自己要正确认识“教师”这个词语和教师这个职业。不要无限夸大,也不要因为挣得少而自我贬低。社会对教育的理解程度要加强。

2.教师子女教育的问题。教出无数的优秀生,送走N届毕业班,身为一名好老师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一说到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教师大多头疼不已。

3.教师职称评定问题。这个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常常在实际操作中“掉链子”。职称评定中的论文、外语、计算机等“硬性规定”卡住了优秀教师继续前进的脚步。职称评定的种种弊端反而压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呼吁建立公平的评估机制,淡化学历与职称,看重教师的实际水平,建立公平的教师评估机制。

4.论文造假。有老师说,论文热空前高涨泛滥,表现在每所学校,每个期末每人交论文一篇,除了少部分立志于此或者对教育科研有兴趣的教师之外,其余大多是消极的、敷衍了事,更有甚者直接“借用”别人的成果,从网上下载??职称评定中上交的论文也是如此。

5.教师的模范问题。一是模范没有公开规范的标准,二是许多模范指标,教师根本不知道,模范的威信在教师心中降格。

6.男性教师找对象有些难。女性教师可能会被许多男性列为首选对象,因为在中国,不管是受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女性来说还是个不错的职业。相比来说,男性教师特别是小学男性教师谈恋爱找对象还是有些难,这也是造成男性教师逃离小学的一个原因。

7.工资收入。众多老师关心工资的问题,钱多了,生活有保障了,社会地位提高了,工作起来才会更有成就感。但他们问:教师的待遇与付出怎样才能持平?给教师涨工资,可好多次都是“空调”。

8.普高与职高差别大。普通高中教师的待遇往往高于职业高中教师,同工不同酬。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难度大,人才外流,师资只出不进。

9.社会保障。教师的医保等保障制度还没有全部建立起来,有的地方教师没有福利,没有医疗卡,没有住房公积金??

10.住房。教师的住房情况在有些地方还很差,不如当地一般的居民。

11.代课教师。在有些贫困地区虽然已经没有了民办教师,但“代课教师”、“临聘教师”还存在,他们拿着低廉的工资,他们的合法权益谁来维护和保障?

教师健康

12.工作负担。一位老师说:“我们必须6∶00到校,22∶00以后离校。每天工作时间很长,压力也很大。什么时候给我们减减负呀?”

13.节假日无法真正休息。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不是给学生补课、自己进修,就是被各类活动所充满,得不到真正的休息。

14.教师的身体状况在下降。教师没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工作琐碎繁忙,经常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还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体质明显下降。因此,教师的身体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15.一些教师存在心理疾患。升学、工作、家庭、子女??多重压力之下,教师的心理也受到上述多方面的压抑,不堪负重,一些教师出现“畸型心理”,或者存在心理疾患。

16.人格尊严。教师被打骂事件越来越多,但往往是不了了之,教师人格尊严受到损害。希望法律能为教师维权。

教育教学

17.科技教育。科技教育在校园还很弱,何时才能加大关注力度?

18.诚信教育。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为何没有实效?值得研究。19 .阅读。要扩大学生阅读量,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应该是所有教师的责任,而不只是语文老师的责任,这是关系民族发展的大事。

20.奥赛。每年除了看学校的升学情况外,就是看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情况,这是又一个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而这正是一个大弊端。

21.考试作弊。无论是中考、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是考研、托福,作弊手段越来越高明,由学生作弊到教师、监考教师作弊,甚至还出现了“枪手”等职业作弊者,以及“专业”中介公司。这是教育永远的痛。

22.主课与副课。在中学阶段,科目的主次之分决定于这科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数。这种分法的“副作用”不能小看。这不仅打击了“副课”教师的热情,也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希望新一轮教育改革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23.母语教育受到排挤。在校内,外语与语文、数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校外,到处可见外语辅导班、数学辅导班,但很少见语文辅导班,应该重视母语教育。

教育科研

24.教学与科研分身乏术。既要教学满工作量,又要科研成果多、水平高,还要提高学位,对于教师来说,分身乏术。

25.新概念越来越多。 “减负教育” “快乐教育”“创新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神童教育”等等,关于教育的新概念几乎隔一阵子就会出现一个。但是,对于这些以“教育”命名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却少有人能说得清楚。

26.基层学校教科研水分多。有老师认为,课题研究在基层学校水分太多。他们说,所谓教科研,就是学期初报上一个题目。平时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里,大都谈论些学校的各种日常事务,很不正规。到了学期末,教研室催要“成果”的时候,赶快突击弄一篇文章出来,“至于怎么‘弄’,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7.把教育科研当成摆设。在现实工作中,许多教师依然用落后的教育教学方法去教,使得学生厌学,教学质量不高,原因就是没有把教育科研真正当作学校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28.公开课。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成了表演课,这还有科研味道吗?

29.新课改。这是老师们关心比较多的话题,他们既担心新课改雷声大、雨点小,做的还是老一套;又担心高考该怎样考。很多人疑问:新课改、素质教育,到底适不适合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基层教师对新课程这么冷漠?

30.考试。学生难于承受的应试压力来自何方?我们的教育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压制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弊端。老师们渴望新的关注人终身发展的评价制度早日出台。

学校管理

31.职称评定。不教外语的我们,何时能够和职称外语考试说再见?职称评定一般主要是按年龄排队伍,年龄到了,职称评定自然也有了着落。职评考试怪就怪在:别的什么都不考,只考外语和计算机。

32.评优选佳。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是怎样评选出来的?希望评选程序能透明、公开、公正。

33.教师评价机制。怎样合理、公平地衡量和考核和评价教师?以高考、中考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并以此为上级奖励学?

34.集资摊派。“强行摊派和强行集资何时休,我每个月得到的钱就少得可怜,还要被扣这扣那的,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有些老师问类似的这个问题。

35.师资流动。教师的合理流动,何时才不受档案的约束?

36.下岗。招生大战早已经开始了,生源紧张,教师相对富余了,教师离下岗还有多久?

37.教师聘任制。全员聘任是很好的。可是如果操作不当,成为某些人手中的工具,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此外,学校领导也应该参加聘任,否则不公平。

38.校长委任制可否改成选任制。有些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官本位思想严重,是在做官,不是在搞教育。还有在校长负责制下,应该如何限制校长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

39.校长负责制。校长(包括民办学校的校长)的任职资格由谁赋予?校长的权力界限在哪里?

40.财务公开。学?莆裼Ω谜嬲?叵蚶鲜γ枪??而不仅仅是公布几个语焉不详的数字。

41.审计何时能真正走进校园。希望在学校内也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让审计定时走进校园。

42.学校竞争压力大。目前,重点校与重点校之间,普通校与普通校之间,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总而言之,校校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校际间的这种竞争无形之中转化给教师,使得教师的身体及心理都承受相当大的压力。

43.学生活动。老师和学生很想外出活动,但是有关安全保障的问题,谁来帮助解决?

教育环境

44.教育经费拨放。教育经费的拨放仍然太少,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

45.舆论环境。极个别教师的可恶行为,被媒体过度炒作报道,影响了广大教师的生存环境和整个行业的名声。面对责任和现实,教师很矛盾。

46.教育大环境。有些教师提出,社会教育环境氛围不太好,社会和媒体舆论对学校教育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家庭与社会该如何有效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

47.教育政策问题。教育的政策、法规应适应市场的调整。

48.教育形式主义。教育行业形式主义泛化,急功近利的做法太多。

49.学校内部环境。学校的学术氛围不浓厚,再加上硬件条件不到位,使教师在落后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学生,显得极不协调。

50.高校收费。高等学校收费标准是否符合中国国情?普通老百姓能够承受吗?收费标准又是谁制定呢?

呼唤净土

51.教育资源。有老师问:生源大战的热闹背后,是否存在着无形的教育资源的浪费?政府职能部门是否应该有所动作?他们也质问:某些基础教育学校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经费建豪华校舍究竟有没有必要?

52.教育乱收费。每到新学期,总会有一些学校乱收费的新闻“抢占”人们关注的目光,3万,10万,甚至40万,这些让一般人听着感觉不可思议的数字,一次次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去年披露的数字是某中学乱收费达千万元之巨,而今年的数字是,某高校仅一个乱收费项目就收取了学生将近3亿元。人们不禁要问:教育乱收费富了谁?

53.择校之风何时止。 “中小学为什么还要收择校费?”有老师这样问道。据报道,某地已经将择校费纳入教育行政管理的范围。有专家指出,这是把择校费合法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有些地方,重点小学的新生拥挤不堪,周边普通学校新生却是寥寥无几。家长们的这种选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扶植一下薄弱学校,而不是无动于衷。

54.弄虚作假。教育的虚假、形式主义什么时候才能休止?

55.招生体制。招生体制混乱中存在腐败。

义务教育

56.“普九”。虽然基本实现了“普九”目标,但是保持和巩固这个成果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57.小学“包班”。在部分农村小学,由于教师数量不足而实行“包班”措施,1个老师管1个班,所有课程全包,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来维持低成本教学运转。

篇三:关心青年教师实施方案

关心指导青年教师实施方案 一、 根据青年支教教师成长和学校实际,学校确立“教育引导,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合理安排、鼓励冒尖”原则,采取“教研组和备课组带教、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措施,形成校长室统筹负责,教科室、教务处共同管理,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帮教的管理体系。

(1)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鼓励青年支教教师快速成长

每学期专门研究青年支教教师培训工作,建立与青年支教教师的联系制度,召开青年支教教师座谈会,听取对青年支教教师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同关心青年支教教师成长的局面,学校各处室都要关心和支持青年支教教师的培养工作。中年教师要更多地关心、爱护和扶植青年支教教师。青年支教教师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从严要求,自觉磨炼,促进自己尽快成熟起来。要积极承担校际或组内公开课,展示自己,鼓励冒尖。

(2)实行导师制,落实师徒结对计划

导师要有计划、有要求、有指导地对青年支教教师进行培养。在自己提出指导教师的基础上,由教务处作出具体安排,由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青青年支教教师的备课、上课以及科研工作,帮助青年支教教师通过教学关,提高科研能力。

(3)加强管理与考核

每一位青年支教教师进入我校后都纳入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之中,教科室要对每一位青年支教教师建立业务工作档案,要建立学期或年度考核档案。具体安排

①学期初,举行“师徒结对”仪式,明确导师和被指导教师的目标与任务;

②每学年青年支教教师在组内要上一节汇报课;

③每学期要对青年支教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

④每学年要完成:一个优秀教案、一篇教学或教育论文,一份上佳试卷。

二、实施措施:

(1)学校每两周进行一次“风采杯”教学展示活动;青年支教教师也纳入其中展示。

(2)每学年高级教师在教研组或学校开设一次教学专题讲座或组织一次主题教学研讨活动,并担任主讲;青年支教教师要认真学习经验,鼓励青年支教教师向学生作专题报告。

(3)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高级教师这一优质资源的作用,帮助青年支教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学校要求每位高级教师带1名徒弟。每学期要求青年支教教师听指导教师10节课,指导教师听青年支教教师5节课,写好听课笔记。

三、 典型引路,重点培养

目标:培养学校骨干教师,以点带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骨干教师带青年支教教师提高技能。首先通过听骨干教师的课,学习备课,备教案,授课等教学过程;其次进行试讲;最后上讲台进行授课。

1、向骨干学习授课。学习备课,备教案,授课等教学过程,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支教教师应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探索,研究教学创新、实践教学创新。

2、集中培训。通过谈体会、摆问题、获经验、找差距、寻路子等形式和方法,使各级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等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然后进行试讲。

3、课堂授课。通过学习,培训,上讲台给学生授课。

四、开展读书活动,提高人文素养

目标:针对目前社会上的浮躁现象,学校倡导“教师要静心,教师要终身以书为伴”,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养成读书习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措施:

(1)每学年在教研组或学校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学校开展读书心得、体会交流会;

(2)将每年的5月份确定为学校的“读书节”,开展系列活动;

(3)举办“课改论坛”、“科研沙龙”,定期进行科研、课改专题讨论,要求青年支教教师参加;

(4)积极开展青年支教教师专业培训,定期听取高级教师的讲座,开展与骨干教师对话活动,进一步提升青年支教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青年支教教师的教学技能。


查看更多法学类相关内容,请点击法学类

2024 免费范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