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stzx.com--思想汇报】

篇一:四个意识心得体会

增强四个意识 做合格党员

今年1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次会议。这场会议意义重大,首次正式提出“四个意识”:会议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那么“四个意识”应该如何理解呢?

先来看“政治意识”。政治意识作为四个意识之首,说明它是根本。政治意识是指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它既包括民族和个人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又包括社会阶级集团的意识形态。作为党员干部,从事的是党政活动,只有强化政治意识,才能登高望远,站稳脚跟,提升战略思维,忠实履行使命。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讲政治的首要原则,任何时候都要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要求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瞬息

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

“大局意识”是关键。大局意识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党和国家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只有胸中有大局,将自己所负担的责任与大局联系起来,认清自己的方位,工作才能有方向、有意义、有章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牢固树立和增强大局意识,才能正确认识大局、把握大局、维护大局、服务大局,做好各方面工作,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善于围绕党和国家的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自觉地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党的集中统一是最大的大局。

接下来,“核心意识”。大到国家治理,小到单位管理,都必须突出并注重发挥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核心地位与作用,要正确处理好党内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领导核心的权威树立与群众广泛参与之间的关系,在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进而形成全党的行动,完成社会的转型、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崛起。坚定党是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信念,加强和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把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增强核心意识,最重要的是维护中央的权威,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

致。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赢得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中央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基本依据。如果中央没有权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党的领导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说,核心意识是保证。

最后“看齐意识”,其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党在整体上保持自身团结统一和步调一致的必要条件。去年年底,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随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全党要向中央看齐》,提出向中央看齐,就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就要做落实的带头人。要自觉在政治定力、担当精神、工作方法、敬业精神、清正廉洁上向党中央看齐,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忠诚敬业、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自觉向党中央看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看齐意识”,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

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几十年前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毛泽东同志这个论述,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指导意义。

当前,党的领导弱化、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挑战客观存在。少数党员干部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有的对涉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有的甚至对中央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这些“不大整齐”的问题如果不认真对待和解决,就会影响党的团结统一,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总之,无论是树立信心,还是统一步伐;无论是统筹全局,还是重点突破,都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更加积极的“看齐意识”。

要向中央看齐。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从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到重拳整治“四风”,再到践行“三严三实”。正是因为中央从自身抓起、以身作则,才树立起徙木立信的公信力,产生了强大示范效应,促进了党风政风转变。经验证明,“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学榜样、做表率,我们党的精神面貌、我们国家的精神面貌就会大不一样。

要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治国理政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实践证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成熟、智慧,具有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一定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就是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常和中央的方针政策对对表,经常用中央的要求照照镜,经常根据中央的新部署新任务调整步伐,这样才能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要向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看齐。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央对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十三五”规划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重要战略思想。这些无疑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遵循。领导干部对中央的战略思想和重要部署不仅要烂熟于心,更要在执行中不打折扣,不走形变样,扎扎实实贯彻落实。当然,看齐,不能仅仅是喊口号,也绝不是唯上唯书,搞教条、本本,而是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工作。

整齐,反映了一种面貌;看齐,体现了一种精神。看齐意识也是纪律要求,不讲纪律,怎么看齐?大至一个国家,

篇二:《论语》的核心精神(上)

《论语》的核心精神(上)

主讲人:钱逊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

前言

现在很多人都在读《论语》,今天我想和大家说一下我自己读《论语》的体会,因为这些年我在很多场合都建议大家“读《论语》,学做人”,大家可以结合这六个字重新再读一遍《论语》。我这几年的阅读对《论语》也有了些新的认识,所以今天主要是讲一讲近几年对于学习《论语》的一些心得体会,重在跟大家交流。

《论语》这部书究竟主要讲了一个什么问题?从古到今,对这个问题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部书的中心意思,可以用《大学》上的一句话加以概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可以说最好地概括了《论语》的基本思想和精神,也就是说,所有人都要把修养、修身作为自己的根本大事去做。

关于这一点我想从三个方面做一些说明。

第一,做人。《论语》的思想固然是很丰富,它涉及很多内容,但它的核心内容是说明做人的道理。

第二,做个什么样的人。《论语》里面提出来的,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不是有个理想的模式、或者理想的标准呢?

第三,怎么能够成为这样的人。

一、核心思想是讲做人

我想从这三个方面来说一下“自天子以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先说第一个方面,孔子的思想是很丰富的,在当时那样一个乱世,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他自己当过几年官,当然他是局限于在政治上如何治国。他一生在这方面奔走,致力于改变这个世界,想把当时“天下无道”的状态变成“天下有道”的状态。而且我们知道,孔子是一个伟大的

教育家,他的一生的事业是办教育,他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教育上,一生培养了弟子3000人,所以在教育方面,孔子也有很丰富和有价值的思想。

(一)核心的政治理念

有人认为他主要的思想是《论语》里“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有人说他主要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两者都有一定的道理。我认为,仔细研究孔子“政治治国”的思想,就会发现他的核心问题还是“做人”。从政治上讲,孔子治国的道理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说明——“政者正也”,也就是说,政治是怎么回事,治国又是怎么回事,归结起来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正”,这也是孔子的一个基本思想。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这个“正”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证明,子路问他:“如果魏国的国君用你让你去当政,你首先做什么事?”孔子说:“必也正名乎。”第一件事就是要正名,这叫正。正名是什么意思?就是后面他跟齐景公讲的,“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说,名师要相符,当时的社会讲的是有君臣有父子,那么处在一定的地位就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可以享受一定的权利。无论在哪一个位置上,做你该做的事情,享受你该享受的权利,这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正名”的思想不仅适用于当时那样的社会,今天的社会同样也有一个“正名”的问题,同样也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亲有父亲的责任、权威和义务,儿子也有他人格的独立、应遵守的道德和义务。现在我们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孝的子女,在他们的观念中他们是小祖宗,全家都得由着他们来,这叫“父不父,子不子”。三字经讲“子不教,父之过”,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如果父亲不教育孩子、对孩子不尽责任是不行的,同样,子女不孝敬父母也是不对的。这也叫“父不父,子不子”。另外,现在的企业管理都讲责权利要分明,在一个位置上就要尽相应的责任,享受相应的权利,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名实不符。所以“正名”实际上就是说要把社会关系整顿好,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这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

以上讲了“正”的第一个方面,接下来“正”的第二个方面是要“正”人,就是使人自觉地走上正道。正如这段话里面讲的,“有耻且格”,一个人有知耻之心,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觉地走上正道,从而维持社会关系的正常化。要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关键在于每一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规范,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这就要“正人”。而“正人”有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论语》里面提出来的,“正人先正己”。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说给国君听的,“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

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当官执政的人尚且不正,如何能去正别人呢?

下面这段话,我认为很有意义。季康子不是国君,但他是鲁国的实际当权者。他问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把这个坏人都杀掉来成全这个好人怎么样?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特别是后面这一段“子欲善而民善矣。”也就是说,当权的人只要想要善,就会朝着善的方向走,老百姓自然也就善了。然后孙子用了一个比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指当权者,小人指老百姓,当权者的道德就像是风,小人的道德好比是草。风一吹到草上,“草上风必偃”,东风吹过来,草就往西倒,西风吹过来草就往东倒。也就是说,社会风气决定于当权者的道德。这就是我要讲的“正人要先正己”。社会风气不好,责任不在老百姓,根源在领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对当今社会也很有现实意义。

现在我们简单概括一下孔子治国的思想,“为政之本在正名,正名之本在正人,正人之本在正己。”我认为这就是“政者正也”的大体内容。为了达到“正”的目标,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也即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话有两个意思:其一是比较了两种不同的治国方法;其二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一个是不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就是用刑政、惩罚的办法来治理,关于第一个办法,孔子的评价是“民免而无耻”。规定了什么不该做,做了就严刑重罚,老百姓就可以免予犯罪,但是百姓无耻,没有了知耻之心,老百姓之所以不干坏事是因为害怕,而不是因为他认为干坏事不对,没有羞耻心,而只是因为怕受刑罚才收敛、老实。另外一个方法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是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种方法好在哪里?孔子说“有耻且格”。老百姓可以有知耻之心,还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什么样的事情是可耻的,那么他们就会很自觉地走上正道了。这里孔子实际上是在提倡荣辱观,有一个荣辱观,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可耻什么是光荣,他们就会自觉地对自己进行约束。所以“免而无耻,有耻且格。”这八个字就是孔子对两种不同治国方法的比较。这是这段话里面的一个内容。另外还有一个内容,就是这句话的后半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实际上就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概括表述。孔子的“为政以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德,另一个是礼。我们现在有的人认为,孔子在讲这个道理时主要以道德为基础,这话不错,但是没有讲到礼。实际上,孔子讲的“为政以德”是德和礼两者的结合。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说到。

孔子的“政者正也,为政以德。”很值得我们注意,这反映了一种很重要的治国理念。

比如说,孔子认为社会安定、政权巩固的基础在人不在物。下面这一段话,说的是子贡问政,问的是治国办法,孔子提了三条“足食、足兵、民信”。子贡说,如果这三条做不到,要去掉一条,先去掉哪一条?孔子说先去兵。武装可以先不要,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三者都要,实在只能有两条就先去兵。如果还不行,要再去一条,去什么?孔子说去食。就是经济的问题,也可以放弃,但老百姓的信任这条是最重要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如果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那就全完了。这就是说,一个政权的巩固,最重要的基础不在于武装,不在于经济,而在于老百姓的信任。我们如果看看一些古今中外的历史的话,情形确实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国家的武装并不是不强,经济也还算可以,但是一旦失去民心了,一夜之间整个国家就会垮掉。这是非常重要的。国家要巩固、社会要安定最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是人而不是物。第二点,治国的实质是什么?这也有各种各样的理论。有人认为治国就需要管制,制订一套法律把人管起来,孔子对政权怎么理解?“政者正也”不是去管人,更不是去镇压,而是如何使社会人心能够正,使社会秩序能够正。那么相应的,既然是正,治国的手段就不是要靠强制,而是要靠道德教化。通俗来讲。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部分强力部门,比如军队、法院、警察等等。当然现在这些部门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不是最主要的,特别是从孔子思想来讲这不是主要的。从这几点都可以看出来,孔子是立足于人的完善,以人的完善作为基础来考虑治国的问题。所以说孔子确实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去谈治国的问题,周游列国时也讲了很多,但他中心的问题,是着眼于如何能够正人。

说到这一点,我认为孔子的思想有很重要的意义,但也有它的片面性,下面这两段话就比较集中反映了它的片面性,也可以说是比较理想化。孔子认为国家如他主张的那样进行以后,就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如“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如果有一百年的时间为实施他的主张,社会就可以没有任何残暴的行为或者是互相杀戮。下面讲的“听讼,吾犹人也。”断一个案子,我跟别人也一样,“必也使无讼乎”,孔子的理想是让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有诉讼的事情发生。当然这些是比较理想化的政治思想。

(二)教育的本质

接下来再看教育方面。教育思想当然是孔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论语》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有人问孔子,“子奚不为政?”你为什么你不去当官治国呢?孔子回答,“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他引用了《尚书》上的两句话,这里讲到效绩了,“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落其他为为政。”他的意思是,“我现在搞这个教育,就是提倡和宣传这些道理。那

么通过教育让人们接受了这些道理,它就会影响到政治上的事情,可以影响到执政的人,可以影响到执政者的执政行为。”孔子说的这个就是为政。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孔子思想里面的“教育”和“为政”是紧密联系的。因为为政者治国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要正人,首先是当权者要正,正人要让当权者能够懂得这些做人治国的道理。而这些都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所以孔子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治国的贤才,在他的观念里,教育本身是治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或职能。

从教育方面来看,孔子主要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治国贤才”。这里引了两段话,“一段是孔子自己讲的,一段是他的弟子子夏讲的”,都在《论语》里面。前面这一段话,年纪大一点的朋友可能有印象,在五六十年代,这些话是被当作反面的东西来进行批判的,特别是在学校,因为我们当时提出的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段话主要意思是,樊迟找孔子说我想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你如果学种庄稼,就去找那个老农民去。樊迟又说我想学种菜,孔子说种菜我不如那个老菜农,你别找我,你去找他去。孔子轻视生产知识,所以当时那个年代认为这个教育思想要不得,和我们的教育方式是针锋相对的,所以认为传统的孔子教育思想不行,当时这个是作为反面教材来进行批判的。但是我们今天来看,这话其实没有错,为什么没错呢?我们想一想,在那个个体农业经济的条件下,种地、种菜这些生产知识是不需要学校来教的。那些这些知识是怎么学的呢?它是儿子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下地,手把手的教会的。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手工业如刺绣、杨柳青的年画、泥人张等等,传授过程也不是靠学校,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有一句话叫“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手工业就是在它的作坊里面完成的,师傅带徒弟手把手的教,所以当时的教育根本就没有传授生知识的任务,社会也没有这个要求。那么教育是解决什么问题?教育就孔子所说的培养治国的贤才。他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里就教你礼、义、信。你懂得了这些东西你可以治国了,老百姓就可以拥护你了,社会就可以走上正道了。这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客观要求。那么子夏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是学生产知识,而是“学以治其道。”学做人的道理和治国的道理。其实今天来看,这一点反应了教育的最重要本质,就是正人。使得人能够懂得这些做人的道理,能够懂得如何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的最根本的使命和任务,这也是孔子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一点。至于生产知识的问题,是后来随着社会发展,科学应用到生产上,生产应用到了机器以后,情况就发生变化了。要制造机器需要有科学知

篇三: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必背核心知识点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知识点系统归纳和讲评

(一)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1、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P4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某些事。P5

○角色与责任之间的关系:角色越多,责任越多;不同的责任,来自不同的角色;只有尽到责任,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尽到自己责任的重要性: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P8

★承担责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对个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P14

○责任心的至高境界是奉献精神(即不言代价与回报)。P16

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学会负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会承担责任的重要性)P18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体会/启示):参与公益活动,一方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使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有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1、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P32

○中国的国际形象: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P32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P3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3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P35 ○“高举旗帜 开创未来”中的“旗帜”是指什么?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35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P36

○党的基本路线P37

○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制定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P37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和核心内容P37

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P38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的作用: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P38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P4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

★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P42

○青少年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P43

○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①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②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P44

○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P44

○台湾统一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P45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P45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P46

★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我国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西部大开发等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P47

○如何坚持对外开放:①坚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与对外开放相结合。②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需要注意什么(或警示)?①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 ②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P50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P52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P53

★严峻的环境形势带给我们的警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P53

○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①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加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②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严峻的环境形势带给我们的警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②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加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③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④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P53

★解决环境问题,国家应怎么做?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④制定环保法律法规;⑤追究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行为的法律责任;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⑦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

★你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①努力提高自身环保意识;②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各项活动;③积极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⑤高度重视和警惕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问题;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P54

○我国的资源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②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P54

○解决资源问题,国家应怎么做?①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③自觉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④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⑤加强资源法规和资源知识的教育,提高资源意识。

○你能够为解决资源问题做哪些贡献?①积极宣传有关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②强化资源意识;③自觉保护和节约资源;④依法同破坏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⑤自觉参加保护资源的各项活动。

○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什么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同人口、环境问题一样,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P55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P56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应怎么做(/建议)?①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可持续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②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减小人口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③与科教兴国结合起来,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环境问题。依靠科学技术,把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联系起来,坚持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④全面开展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型活动,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⑤与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保护环境和资源。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青少年应如何做?①充分认识环保和资源的重要性,了解国情,拥护我国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②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③增强法制观念,爱护资源、保护环境,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做斗争。④在生活中落实环保,爱护资源行动: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和回收废纸、碎玻璃;节约用电,节?a href="http://www.850500.com/zhaoshangjiame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加盟?/p>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P58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①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P59

★教育的重要性: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②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应该怎样做?①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③高度重视人才问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青少年应该怎样做?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胜任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P65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P66

★中华文化的重要性: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②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66

○中华传统美德(或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或民族精神)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2、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P68

○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P69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P69 ○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②要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采取一律平等的态度,博采众长,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和表现:①关心国家的事;②参与国家的管理;③依法行使监督权。P73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人民----选举代表(直接或间接)---(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P7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②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接受它监督。③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等。P7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①修改宪法;②监督宪法的实施;③立法权;④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由它来选举或决定;⑤重大事项的决定权;⑥监督权。P75

○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P76

理解:①依法治国的标准是宪法和法律;②主体是人民;③目的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④实质是崇尚法律权威,认为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识。

★依法治国的意义: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P76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6个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分别解释如下:(P76) ①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②有法必依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③执法必严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④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P78

○宪法的地位及其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P79

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P80

原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

表现: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P81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P81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P82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批评、建议、监督、检举、申诉、控告权等。

○行使政治权利的表现——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①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②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③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P82

○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或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通过媒体工具(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P83 ○公民怎样行使政治权利(/如何行使监督权/行使监督权的要求或注意点)?

①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②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③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游行示威、散发传单等方法。 P84

○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政治义务。

○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①保守国家秘密。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③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和协助。 P86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P86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P88-89

(至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主角)

公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P90

★国有经济的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P90

集体经济的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的作用: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增加就业和税收,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P9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P91

○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P92

○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P92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P9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①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 与此相适应,我们还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P9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①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② 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P93

○在分配中要注意什么? P93

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学会合理消费P9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有何特点?①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②消费水平不断提高;③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P97


查看更多思想汇报相关内容,请点击思想汇报

2024 免费范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