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stzx.com--调研报告】

篇一:2014年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 目: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

姓 名: 李碧霞

学 号: 02121006

班 级: 市场营销十班

完成日期: 2014年8月29日

指导教师: 苗 苗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制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

调查时间:2014年7月14日--2014年8月24日

调查地点:主要通过问卷星的调查平台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形式和访谈

调 查 人:李碧霞

调查目的

随着我们的年龄的增长和信息科技的发展,我们大学生接触的社会层面也越来越广,学习和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感情、就业中,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每年大学毕业生都在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都有各自的独特的想法,可能会与同学和家长的想法有冲突等方面的压力。如果这项方面的压力得不到缓解或释放,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都有什么压力,针对这些压力我们能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在2014年暑假通过问卷的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展开了调

查。

调查结果

这次的问卷调查的结果主要来源于问卷星的调查平台,部分数据是通过与认识的大学生交谈得来的。参加这次的调查的人数有115人,有效问卷填写为114份,女生在其中的65.79%,男生的则是34.21%。各个年级参与的比例相当,均为百分之二十几;有46.4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严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学业,而是在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绝大部分人认为有较大的就业压力

我们大学生大多数都具有自信好强的心理特点,对未来既是期待又是担心,更有的是家人的期望,害怕之自己会被社会淘汰等各种因素,同时又在顾虑同龄人的超越状况。我们的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有学习、生活和就业三方面的压力。这次参加调查的女生比较多,从她们填写的答案来看,女生的压力比较大。但是女生会经常地抱怨,会将她遇到的困惑或问题说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释放压力。而男生并非压力小,而是不愿将其压力更跟别人讲述。在访谈中有一男生提说,我们压力很大,要考虑养老婆孩子,还要买房的问题,要不停的努力奋斗。这说明了,男生也有很大的压力,但他们碍于自尊就少与他人交流。男生大多数希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但女生比他们能更加有效的释放压力。

曾记得马丁说过,有个尴尬的年龄,结婚太早,恋爱有些晚。跟小孩一起玩无聊,跟大人呆一起又没共同话题。在家太闲,出门没钱。啥都不想被骂没理想,想法多了被指不踏实。青春就是这样,让人有些无所适从,但若干年过去后才发

现它的美好和重要 -----这个时候你的所做所为,会影响你一辈子。我们大学生在处于自己人生的的十字路口,看到不知的未来有些不知所措。

从西方的研究结论看,大多数认为大一的学生压力最大,认为大一的学生热情和理想,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美好的想象。可是根据我们中国的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一的学生刚刚从忙碌的准备高考的阶段过渡到大学生活中,慢慢地会发现自己所憧憬的大学生活跟现实版的有所差异,也会发现自己失去有人指引的向前奋斗的力量,也不知怎样去完成学业。不少大学生都是一次离开父母,开始过着住宿的生活,开始学会要跟同学住在同一个宿舍。

而针对中国的大学生的研究指出,大三学生的压力最大。在访谈的过程中,大三的师兄表示,是否要考研还是直接去实习,他也表示担心家人的反对,心里极其担忧。大四的学生的方向基本上确定,不管是实习还是考研等一系列问题,他们基本上是想好今后的路怎么走了。当然大四的学生也有这样的压力:毕业后与同学的分离,事业上是听自己的心声还是由父母的安排,亦或者是面临着在求职的过程中选择物质待遇还是发展空间,再有的是毕业季就是分手季的同痛苦。大二的学生就是接受了憧憬的生活与理想中的差距,开始习惯大学的生活,但是有学业压力,以及在思考人生,还会有时郁郁不得志,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尤其是学费和自己的生活费仍需要向父母亲索要,心里老是觉得对不起,深深的愧疚感。

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时,会有容易产生失眠亦或是睡眠质量下降,精神无法集中,身体可能会出现不适如头痛、头晕眼花,再有严重的是有可能会出现抑郁、急躁焦虑不安。在本次调查中,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的压力对他们来说是刚刚好,有促进作用。但从普遍现象看,大学生的面临的心理压力还是相对严重的,当面临压力时,大多数女同学是向朋友倾述,而男生是默默承受,大学

生有种自强自立的心理,所以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烦恼,不喜欢他人插手自己的事情,面对压力时男生更是少与他人倾述。因为大学生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尤其是想独立自强,想跟父母亲一样的成熟。而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深感压力,这说明了内化压力不能彻底地解决压力问题。有点学生会通过看书转移注意力,外出旅游,运动之类的,还有的同学是无节制的上网打游戏、睡觉。

解决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持。作为大学生的自身,需要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要勇敢直视压力,压力人人都有,压力不可怕,可怕的是选择去逃避。更需要学会自我调整,学会自我认知调整和情绪调节。情绪调节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健康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如当自己努力后也无法完成某些期望和目标时,要有自我安慰劝说自己的能力。当心中有不良的情绪时,可以向朋友、父母朋友倾述,还可以听一听他们的意见;有专家认为,眼泪能将机体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毒素排泄出去。研究表明哭过之后,心情会明显变好,对恢复心理平衡有帮助。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培养自己的幽默感,用幽默来化解烦恼,记得苏格拉底是这样回应众人的:如果你娶了一个好太太,你会很幸福的;如果你娶了个不好的太太,你会成为哲学家。培养幽默可以化解尴尬的场面又可以舒缓自己不愉快的情绪。 这不仅需要我们大学生的努力,还需要父母和长辈们的指导。父母和老师若是能鼓励和为我们提出建议,但别什么都给我们安排好。我们要是能跟长辈们多些情感心理上的互动,我们会更加明白父母老师,父母和老师们也能了解或理解我们的想法,在理解后我们之间的沟通会进一步深入,不至于导致我们认为,父母不懂或者是根本无法理解我们的,然而我们会对朋友倾诉而不会对父母坦言相对,久而久之我们之间就产生了隔阂。有位家长表示,他学会用微信,是为了跟孩子有更多话题,要多90后的在一起,不然都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些什么。

篇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目录

一、 绪论........................................................... 3

1. 研究背景 ..................................................... 3

2. 研究目的意义 ................................................. 5

3. 进行调研的可行性 ............................................. 5

(一) 理论支持.............................................. 5

(二) 现实情况.............................................. 6

二、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6

1. 调查方法设计 ................................................. 6

(一) 问卷调查法............................................ 6

(二) 个案访谈.............................................. 7

2. 结果分析 ..................................................... 8

(一)留守儿童资料........................................... 8

(二)留守老人资料.......................................... 13

3. 结合社会上其他条查资料分析总结 .............................. 18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8

(二)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 20

三、对策及建议..................................................... 22

1. 对于留守儿童 ................................................ 22

2. 对于留守老人 ................................................ 24

附录一、调查问卷样表............................................... 26

附录二、团队成员介绍............................................... 32

附录三、小组成员实践感言........................................... 32

参考文献........................................................... 38

一、绪论

1. 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年轻人为了谋求生路,背井离乡去外地寻找工作机会,使得家庭成员组合变为隔代教育,爷爷奶奶比较代表不了父母,孙子孙女也代表不了子女。这些留守老人儿童的身心是否健康快乐?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否得以保障?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留守儿童” 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却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了5800万,而老人的数量则更多,在外出打工承包医院形成潮流的莆田,留守老人儿童问题或许需要人们的广泛关注。

2008年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有34%的人只是“有时会注意”预防孩子发生意外,还有8%明确表示“顾不过来”。一些农村大龄留守儿童离开了学校,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处于无人监管、自行

其是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留守儿童溺水、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还称:“据有关部门反映,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居第一位,留守儿童居第二位。” 报告同时指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但这还只是2005年的数据,近些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呈增长趋势。“在全部农村儿童中,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

在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的情况下,中国老人留守化,空巢化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目前中国至少有2340多万老人独守空巢;在城市老年家庭中,空巢家庭至少超过30%,这个数字在2010年将可能达到80%以上。 据资料显示:我国老龄事业正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是快速老龄化。现在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是0.66%,老年人的增长率是

3.16%。这意味着老龄人口的增长是正常人口增长的5倍。也就是说,到2050年老龄人口超过4亿。

第二是老人高龄化。我国现有1300万名8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急需照料。

第三是家庭空巢化。据调查,在我国大城市中,空巢老人比例最低的是1/3,比例最高区域的空巢老人已经达到1/2。这些空巢老人虽然有子女,但子女多数不在身边,无人照料,缺少精神慰藉。

无论是老人还是儿童,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除了孤独,还有安全问题噩待解决,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子女的关怀,还需要社会给予温暖,因此,关爱留守老人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 研究目的意义

(一)走进留守老人儿童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二)调查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引发社会对此的关注,让更多的人来关爱留守老人儿童,走近他们,让他们不再孤单寂寞

(三)进入学校,医院,福利院等地调查,并进行义务支教,劳动等活动,用行动帮助留守老人儿童健康快乐生活,营造良好气氛

(四)调查实践过程中,提高成员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成员的爱心

3. 进行调研的可行性

(一) 理论支持

社会支持这一概念由西方学者Caplan Cassel和Cobb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来。国内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了这个概念, 利用这一概念和理论对很多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调查, 取得很多创造性的成果。然而, 研究者们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残疾人、妇女、失业者和大学生等弱势群体, 很少涉及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这两个新兴的弱势群体。

在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这样的双重背景下, 农村留守儿童、老人面临的正式社会支持严重缺乏、非正式社会支持脆弱等社会支持体系问题日益突出。要缓解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老人的社会支持困境, 减少年轻一代外出给留守儿童、老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需要构建一个包括经济支持,思想支持为核心的、以正式社会支持为主导的新型的社会支持体系,该理论为此次调查直接提供调研方向路线,而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也恰恰需要展开大量的社会调查,以为构建体系提供更多的潜在可循方针。

篇三: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楚家村普法教育成效调研

院系:辽宁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

姓名:王荟 学号:4031430979

调研地点:山东省商河县楚家村

调研时间:2014年11月15至25日

调研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开展法律座谈会、法律义务咨询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民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这是我们进行普法教育调研,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时代背景。我国已经实施了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经过25年的普法教育,农村法律知识极大普及,农民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变,法制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普法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难题。特别是部分农村普法教育的滞后,阻碍了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六五普法正在开展,借此机遇我在楚家村进行了调研,准确了解本地区普法教育的现状,了解我国当前农村的普法依法的现状,更好的完善农村的法制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找出我国农村普法依法的难处,找出有利于我国农村普法的方法,更好的作好普法依法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更好的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权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楚家村的基本情况以及历次普法教育活动取得的成就,

楚家村位于山东省商河县中部,该村共有村民110户,共560人;耕地637亩,现有党员8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6﹪,上年人均年纯收入4860元。该村地理位置稍偏,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村民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农闲时间青壮年外出打工,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教育水平处于中低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村委领导班子学历有限,视野与能力受到很大限制,管理相对薄弱。该村村民朴实厚重,民风纯朴,没有发生重大违法犯罪事件。经过五次普法教育活动,现在农村的法制氛围一年比一年浓,农民群众学法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法律意识一年比一年强,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正发生着巨大变化。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感受到了绝大多数的村民 对法律产生了高度的认可,权利义务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强烈,过去遇到问题就知道找政府,不是找当事人打就是骂,现在有纠纷找法院打官司,请律师帮助打的依法表达诉求的风尚已基本形成。农村干部也懂得了依法办事、依法管理村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年轻一代的法律意识明显超过长者,尤其是大学生和青年工作者,这是是普法教育的成果,也是可喜的成就。

二、普法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座谈和走访调查,村干部和广大村民对普法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

颇有见解的意见和看法:

(一)其主要困难表现为:一是农村从业人员结构多元化,致使农村法制宣传难推进。大家认为,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单一的务农结构早已被打破,打工经济迅猛发展,我村广大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不是老人就是儿童,这种格局使得有接受能力的普法对象没有时间去参加集中的、系统的法制学习。二是认识上有偏差。有的认为,经过近25年的普法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已经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识,一些常用的法律法规知识都已学过,已经达到了普法的目的。因此,大规模、全民性的普法任务已经完成,普法工作该结束了。甚至有些村干部认为,普法是软任务,搞好搞坏无足轻重,对此项工作持轻视态度,产生组织领导上的“疲软性”,导致普法工作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被动局面。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普法工作摆不上位子,挂不上号,上级抓一抓就动一动,完全处于应付状态,在组织领导上不够得力。三是对法律知识需求不一致,使农村普法达不到效果。由于受个体之间年龄层次、文化层次和社会角色、从业岗位不同的影响,使普法教育的内容也呈现出明显的层次要求。如何防止一刀切,进行因地制宜的教育,目前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查中,有不少农民群众呼吁要加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变你讲什么我学什么为我需要什么你教什么,而农村基层干部对此表现出畏难情绪。四是从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力量极其薄弱。没有专业的人员和设备,大部分都是村干部兼职负责这方面的工作。长期效果难以保证。

(二)其主要问题表现为:(1)普法经费无法切实保障,一定程度上停滞了活动的开展。普法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设备等资源,这是保证普法活动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的重要保证,但由于没有专项资金作保障,普法的活动开展受到阻碍。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有很多好的活动由于没有经费的支持而无法开展,有的活动只是发个宣传单或者是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宣读一下,这样根本不会有实际的效果,涉及面不够广,仅仅设计某个很小的方面。没有体现出法律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有的活动因为无资金保障而无法开展。(2)普法流于形式,宣传力度欠佳。普法流于形式,致使少数农民法制观念淡漠。首先是很多地方法制教育没有把握住农村和农民的脉搏,教育内容与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农民的现实思想不合拍。有的调子太高,把道理讲空了;有的口气太大,理不在点子上,话不在心坎上,农民不入耳、不入心、不入脑;有的“上下一般粗”,对干部和农民要求一个样,农民接受不了。其次是缺乏实在的内容,形式上走马观花,普法内容上呆板生硬。正如一段顺口溜所说:“市县作报告,乡镇听摘要,村里喊口号,群众不知道。”导致法律在传播过程中出现认识与理解上的断层。(3)部分人员教育程度偏低,法律意识淡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普法教育的开展。部分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发生矛盾纠纷时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选择私了,这样很多时候无法彻底解决问题,造成社会安全隐患。有的村民选择上访,常年上访、非理性上访等信访问题突出;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在解决问题时用情不用法,导致问题治标不治本,不久又引发新的矛盾;本村个体户,小作坊经营者由于涉及利益问题对普法工作不够重视,不愿投入,特别是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够,拒绝普法人员向其员工宣传法律,造成普法有一定的难度。对他们的普法教育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常年在外打工对法律的重要性不了解,遇到法律问题无从下手,无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部分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有的甚至不识字等等,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对于增强普法教育实效性的有关建议和对策

1.要保障好必要的普法经费,不断改善现有装备。拥有先进精良的普法装备和必须的经费保障,是加大普法力度保证普法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乡镇级财政要把普法依法治理经费纳入正常的保障范围,严格按照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从根本上解决镇村两级普法经费紧张的困难,以保障普法教育的顺利进行。

2.农村普法工作应该有侧重,以更贴近农村实际生活为重点。重点学习宣传《宪法》《刑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法》《保险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育、灌输、培养村民形成遵纪守法恪守规范的社会性格和行为习惯继续确保我村不发生违法犯罪事件。针对本村的实际情况适当翻印或编印普法教育讲义,可以是纸质的如《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计划生育法》等也可以是电子的如选录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等电视节目中的一些案例进行剪辑合成,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些法律教育课件集中播放或者制作一些法律知识的讲座播放,力争使我们的教育手段多样化,提高普法教育的实效。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普法工作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如:⑴定期在村委会的宣传画廊内办好法制教育宣传专栏。⑵每半年开展一次法制宣传周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法制宣传日活动使我们的普法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⑷每学期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主题会议及法制教育工作的评优活动。⑸年度举办或编排多次法制宣传的文艺节目。

4.坚持“两个结合”。一是学用结合,在普法过程中,要强调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为农民营造良好的学法环境。二是普法与服务相结合,从该村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普法工作与解决群众普遍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寓学法于用法之中,逐步使群众树立起“遇到问题想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把普法教育推向高潮。依法完善和健全村委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村委会的管理和村务公开行为,切实维护辖区内社会治安环境秩序和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群众的合法权益。

总之,在这次实践中我培养了自己接近社会,感恩社会的心态,学到了知识同时锻炼了自己,我通过自己的亲身所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我对农村普法教育活动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了自己维护法律与正义的责任感。认识到了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谢谢配合我调研的每位村民朋友,谢谢组织给我这样一个锻炼与学习的机会。

报告人:王荟

2014年11月22日


查看更多调研报告相关内容,请点击调研报告

2024 免费范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