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stzx.com--简历范文】

篇一:晏殊《浣溪沙》两词赏析

龙源期刊网 .cn

晏殊《浣溪沙》两词赏析

作者:桑铭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14期

摘 要: 关于晏殊的两首《浣溪沙》词,自问世以来,讨论不断,争论频出,很多人给之高下评说,其中吴梅先生之论当引人关注。仅从历代对二词接受情况来判断,还是承认二词之情绪表达当为古往今来人们所共有的一种情绪,不应有高下之分。品读,自会发现各自妙处独具,当谓鉴赏角度有别。

关键词: 《浣溪沙》 接受 欣赏趣味 鉴赏

吴梅在《词学通论》中写道:“惟?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二语,较?无可奈何?胜过十倍,而人未尽知之,可云陋矣。”[1]48他认为晏殊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中的“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要好于《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首词在历史的长河中究竟有怎样的接受状态,吴梅先生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说法,这尚需我们用心讨论。

一、两首词的历代研判

(一)词选情况。

明人陈耀文辑《花草粹编》两首都选,宋无名氏编的《草堂诗馀》仅收《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但误以为是李璟所作。明人代程敏政《天机馀锦》、明人卓人月编《古今词统》、清人张惠言编《续词选》、清人陈廷焯辑《词则》均收《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关于宋代的五部断代词选中清人冯煦辑《宋六十一家词选》只选了《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而朱祖谋辑的《宋词三百首》则是两首都选了。近人胡云翼的《宋词选》仅选了《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唐圭璋的《唐宋词简释》则是两首都选。从历代词选选录的情况来看,历代词选家更多关注的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二)两首词的讨论情况。

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2]142曾指出《复斋漫录》所记录的或许有误,但历代的词话还是多有承袭这种说法。清沈雄的《古今词话》,清王弈清等撰的《历代词话》,清冯金伯的《词苑萃编》,以及清黄苏的《蓼园词评》。

词话当中也有论及“无可奈何”二句妙处的词条如:清刘熙载《艺概》:“词中句与字,有似触著也,所谓练极如不练也。晏元献?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触著之句也。”[3]3689《蓼园词评》:“沈际飞曰:?油壁车轻金犊肥?二句,歌行丽对也。?细雨梦回鸡塞远?,?青鸟不传云外信?,?无可奈何花落去?六句,律诗俊对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著诗不得也。”[3]3048清胡薇元《岁寒居词话》:“晏元献公殊《珠玉词》集中《浣溪沙·春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篇二:《晏殊诚实》阅读答案

晏殊诚实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⑩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⑾,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⑿,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⒀,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⒁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 ②阙(què)下:此指朝廷。阙,宫门处的望楼。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④赋:此指诗词。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⑥燕:同“宴”。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⑨肆:店铺。⑩除:授官。⑾复进:再次请示(皇上)。 ⑿弥日继夕:日以继夜。⒀质野:朴实。⒁须:会。 [文化常识] “东宫”及其他。东宫是天子及诸侯的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也叫“青宫”、“春宫”。太子是君位的继承人。太子除日常生活由侍从官及太监负责外,还需要有老师教育辅导,这老师叫“太子傅”。晏殊因为学问好、品德高尚,所以被皇帝选中。“西宫”是妃嫔所居住的地方。清朝慈禧太后就住在“西宫”,故世称西太后。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隐_______②胜_______③昆_______④谕_______⑤杜_______⑥既_______⑦但_______ 2.选择①上文“便令公就试”中的“就”,解释为_______(A)前往 (B)马上 (C)就要 (D)一定。②“乞别命题”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_(A)不要再命别的题目;(B)讨一个好题目;(c)请另外命一个题目;(D)请另外命令(他人)出颢。 3.翻译:①执政莫知所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直以贫无可为之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上益嘉其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晏殊的诚实表现在哪两个方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晏殊诚实 1.①隐瞒②好地方③兄④告诉⑤关上⑥已经⑦只 2.①(A)②(C) 3.①有关官吏不知道什么原因(要授官给晏殊);②仅仅因为贫困没什么钱财可以用来作备办的;③皇上更加赞扬他的诚实。 4.①考试时“乞别命题”;②告诉皇上若有钱也想游乐的。

篇三:晏殊

第二章 晏殊词

第一讲

北宋初年词人中受冯延巳明显影响的就是两位江西籍词人晏殊和欧阳修,因为冯正中在抚州为官三年,留有极大地影响,因此后人认为他开创了“西江词派”,而西江词派词人的作品却是表面相近而实际不同的。在讲冯正中时,我们提到过“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我们现在就来把大晏和冯正中作一比较,也和李后主作一比较,看看晏同叔何以得正中之“俊”,再看一看晏同叔之为理性词人与李后主之为纯情词人有何差别。

一般所谓的理性,常常是利害人我的得失计较,这样的人永远也看不到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

我们这里所讲的理性是一种节制和反省的理性,他能使人从其所写的感情之中,体会出思致的意味,同时还具备一种通达观照的能力。观照是说你通过观察事像之后会有一种智慧的照明,尤其是对人生的体会和觉悟。

一般人还有一种观念,认为诗主要是言情的,而诗人中有理性的诗人岂不是矛盾吗?理性的诗人要看他具备什么样的理性,如果是利害人我的得失计较,那一定永远也写不出好诗来,就算不是利害人我的计较,两晋间流行过的玄言诗,同样枯燥无味。

而像陶渊明、晏同叔这样的理性诗人的作品就不同于上述两种情况了。他们所写的诗,我们称之为理性之诗,他们从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中得到了一种智慧的关照,他们是用心灵去体验生活的,他们的心灵是敏锐的,真诚的,他们也同样把所有的敏锐的感受都写了出来,但比之纯情的诗人,则他们却多了节制和反省,有一种思致和操持,这是理性诗人最可贵的一点。

一般人还有一种成见,认为“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生活要穷苦抑郁才写得出好诗,清朝有位词人曾说“天以百凶,成就以词人”,对于某些作者,这话不无道理,李后主后期词之所以去的那样高的成就,曹雪芹之所以写出《红楼梦》这样的巨著,都因为他们确实经历了自己一家一国的败亡。司马迁早在《史记》中就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这对某些作家来说是果然如此的。可是对大晏来说却是一个例外。大晏是个仕宦显达的人,他十四岁就以神童得到宋真宗的赏识,擢为秘书省正字,当他十四岁那年以神童参加秘书省考试的时候,“神色不变”,考试完毕,真宗亲自给他出了考试的赋题,他告诉真宗这个题目他在温课的时候就作过了。从此以后,真宗对他另眼相看了。真宗立太子,就是后来的仁宗,召见晏殊让她入宫陪伴太子,并说其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生活检点谨慎不像其他的大臣出入于声色之场。晏殊说不然,自己只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才没有和他们一起去听歌看舞,真

宗更信任晏殊的诚实。从此,晏殊是直上青云,做过枢密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的人就说像晏殊这样的人能写出好词来吗?或以为他的词是“富贵显达之人的无病呻吟”。在晏殊词中确实很难找到他人词中常见的牢骚感慨,抑郁悲愤,他的词集叫《珠玉词》,他的词表现得像玉一样温润,珠一样的圆洁,没有激言烈响,而且无需挫伤忧患的刺激,他所流露和抒写的乃是他珠圆玉润的诗人的本质。这也是他的词难讲的原因之所在。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是晏殊很有特色的一首词。“一向年光有限身”,非常寻常的一句词,却有极深锐的感受。“一向”是短暂的意思;“年光”也就是年华,是一年之中的芳华,也就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阳春三月,春天是短暂的,生命也是短暂的,所以说“一向年光有限身”。这一句有很深的悲慨,一般人认为要有极大的挫伤忧患才能写出好词,那么像晏殊这样仕宦顺利,却也写出这样的好词,是什么原因呢?李后主写“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是透过他本人的沉痛写出这天地间有生之物同有的悲哀,而晏殊他不需要有个人国破亡家的悲惨遭遇,他就以自己敏锐、真纯的心灵去体会那种共有的苦难和悲慨。花开花落月圆月缺这也是人类共有的无常的悲慨,晏殊即使是仕宦显达也同样感受到了这种悲慨。李后主写悲慨时非常主观,是带着沉重的悲哀写出来的,晏同叔的妙在于他虽然也有悲慨而表面上却好像是在表现一个客观现实的景象,没有深悲极恨得口吻,也没有写得血肉淋漓,这已足可见出其珠圆玉润之风格了。

可是人生悲哀的还不只是“一向年光有限身”而已,他的第二句“等闲离别易消魂”,何谓“等闲”,就是容易轻易之意。李后主有词“别时容易见时难”,“别时容易”就是那么轻易就离别了。天下没有人没经历过生死离别,不管是什么样的离别,只要有聚会就会有离别,离别时很容易就来临的。这样短暂的韶华,这样短暂的人生,却充满了离别的悲哀,所以他说“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这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感伤,所谓“销魂”就是心神之中黯然的怅惘之感。晏殊写得不是和李后主的《相见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吗?他说“一向年光有限身”这种无常之感不就等于“林花谢了春红”吗?!可是李后主由此写下去的结尾,乃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而晏同叔的结尾却是“酒筵歌席莫辞频”,他不沉溺于那种深悲极恨之中,他不仅是有反省有节制,而且还隐然有着安排和处理的办法。正是对待苦难处理安排的不同,造成了各个词人风格的不同。李后主是根本没有处理安排的办法的,他只有一味沉溺于悲苦之中。究竟该怎样排解悲哀愁苦?他说你有酒的时候就去饮酒,有歌的时候就去听歌,不要说听歌饮酒的次数太多而推辞,所以说“酒筵歌席莫辞频”,正如冯正中说的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但是冯正中的口吻是执着深刻的,而晏同叔却说得那样清单,然而尽管笔墨清淡如许,感觉确实敏锐的,真诚的。

下阕:理性的诗人不是没有感情的,不是麻木不仁的。“满目山河”引起了“念远”的感情,“念远”就是怀念远行之人,等高望远是一切与亲友分别得人的共同感受,从“满目山河”到“念远”是他感情的书法,可是“空”字却在感情中表现了一份理性的反省:“念远”有何用呢?要是李后主,他沉溺在“念远”之情里面,就不会反省到念远是空的,而晏殊则有一种理性的“空念远”的认知。下语句的“落花风雨更伤春”,是诗人对伤春的敏锐的感受。而晏殊词之妙处则在对“空”字和“更”字的应用,起到了双层加深的作用:“更”字是加倍的意思,是我已经有了念远的悲哀再加上伤春的悲哀,而一个“空”字也贯穿了两句的情意,念远的空的,伤春也是空的,“念远”不一定就能相逢,“伤春”也不一定就能够将春光留住,不可得的仍然是不可得的,无法挽回的仍然无法挽回,所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二句有诗人的感受,更有理性的认知。那么又该如何去做呢?他说“不如怜取眼前人”,“怜”有尊重爱惜之意,大晏石油安排处理的,他懂得只有尊重爱惜了今天,才有真正美好的未来,只是在那里空空的“念远”,“伤春”,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也将不可获得。可知,大晏的词中既有诗人的感发,又有理性的反省和节制,而且还隐然有一种处理安排的办法。

晏殊的经历是不同于“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他曾做到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军事和行政的最高长官,他在处事和论证发面也有才干和眼光。据史书记载,真宗去世,仁宗即位,真宗的章献刘皇后任事,当时的枢密使曹利用和宰相丁谓争权,曾经都请求太后奏事,所有的大臣是都不可以独见奏事的,后来晏殊就说请刘太后垂帘与仁宗一起听政。在北宋对西夏用兵时,晏殊也曾提出请罢免内臣监兵,朝廷不要以阵图授诸将,而要使将领对指挥战事有自决权和自主权。可见,在议论政事、军政事务,晏殊有都一种处理的办法。所以他是一位富有理性的词人,这是他与李后主最大的不同。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欣赏大晏的词要有耐心,还要细心。“一曲新词酒一杯”是一句非常平淡的字,没有温庭筠的“小山重叠金泯灭”那样美丽的辞藻,没有李后主“林花谢了春红”那样强烈的感情。但是文学创作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途径达到感发的目的。有的人是以一字一句写得出色见长的,像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可是大晏的这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却没有任何特别精警的字,也没有强烈的感发之力,晏殊敏锐的感受和感发的力量是要通过他整首词来传达的,他

说“一曲新词酒一杯”,后面是“去年天气旧亭台”,“一曲新词”是当歌,“酒一杯”是对酒,当歌对酒的本身就还可以给人以感动,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再如欧阳修《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他说在十年前喝酒的时候,这里月光明亮,晚风轻悠,十年间是事一瞬间便过去了,他用“忧患凋零”接在“月白风清”之后,是一种突然地跳接,十年后的今天,回首往事是“老去光阴速可惊”,后面他又说“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是当年醉里声”。经过了十年的忧患凋零,鬓发的颜色已有了改变,而心情未改。我们现在说的是两层意思,一层是“对酒当歌”本身就可以引起你内心的感动,晋朝的桓伊每听清歌,辄唤奈何,是每听人唱清歌,就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情;第二层不仅是对酒当歌,而且是重听当年的歌,重新唤起过去的回忆。再比如陶渊明所写的《饮酒》二十首,苏轼曾批评说“陶公方饮酒时,不知缘何记得此许多事”。从这二十首《饮酒》诗中你可以看到陶渊明饮酒诗中有多少思量和感想。因此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句,乍看似乎平淡,而后一句是“去年天气旧亭台”,跟去年一样的天气,是什么样的天气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晚春初夏的日子。“旧亭台”是昔日的亭台。所有这些依旧美好,他的感受到此仍没有表现出来,“夕阳西下几时回”,表面上仍是客观的大自然的现象——“夕阳西下”,实际上却是在“夕阳西下”与“去年天气旧亭台”的对比之间,表现出作者的感伤的。

晏殊还有一首写得很好地词《破阵子》: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长条插鬓垂。 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重把一尊寻旧径,可惜光阴去似飞,风飘露冷时。 这首词写得是美好的秋日,大晏的词总是写得非常地平淡。他写得去年的今日,东篱之下开满了黄花,我曾经和那美丽的女子靠在矮矮的栏杆上,共同摘取那菊花芬芳的花瓣放入酒杯中。中国古代的习惯,九月九日饮菊花酒,菊花在北方的俗名叫九花,九月九日饮菊花酒,而九月九日之“九”同长久的“久”,在此也有了相同的意思,是渴望花与人共长久的之意。那女孩将花枝插在鬓发之上。至此,上阕就是说九月九日饮菊花酒,盼望花与人都青春永驻。

而下阕就开始写对比,古人写对比,多以十年为期,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而晏殊写得却不是十年的改变,而是一年间的改变,只是短短的一年,“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我又看见了那美丽的黄花,可是今天那美人已不在这里,他说我“重把一尊寻旧径”这句话写得实在是妙,平淡的写出来,而柔细的感情却溢于字里行间,“把”字极妙,“把酒”之中杂有对自己感情的品味,“寻旧径”,旧径是当年和美人共同走过的小路,今天我一个人重渡,这旧径是我认识的,又何须“寻”,“寻”不是寻路,而是寻思

当年的饿感情,这本是写人生的改变,是写他所怀念的人不知今日在何方。可后面的两句没有继续写他这种相思的悲哀,他只是说“可惜光阴去似飞”,去年的光阴像飞一般逝去,现在又是“风飘露冷时”了。他不像李后主最后的终句都是滔滔滚滚的感情,他不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样深沉哀痛的句子,他只是用景物的衬托就把他人生的感叹、相似的怀念如此清淡柔细地表现出来了。如果你能体会出这首小词所含的感情,就能帮助你了解我们刚才讲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今天的光阴在夕阳西下后就永不再回返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李后主说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因为这种消失和无常是你无法挽回的,而晏殊词的高明却在后面还有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他没有让自己的情感一泻无余。他有通观的眼光,这是帮助你历经患难的修养。“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自其变者而观之,“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这当然和苏东坡还有所不同,晏殊的这两句词也有通关的意蕴,但这种通关的意蕴不像苏东坡那样是明显的思想,而是和他感伤的情绪结合在一起的,这才是晏殊最值得注意的特色。“无可奈何花落去”是消逝的一去无回了,可“似曾相识燕归来”却是年年的重复,从直接的叙述中在“花落去”之后加上了“燕归来”的口气上挽回,然而它毕竟是和感伤的情绪结合在一起的。“似曾相识燕归来”,现在回来的燕子果然就是去年在此筑巢的燕子吗?这是不一定的,所以是“似曾相识”,是肯能相识,而并不见得就是去年的燕子,“燕归来”三字还反衬出许多不归来的情绪,因此这两句词是通关与感伤的结合,是理性和感情的结合。最后一句,晏殊写得是“小园香径独徘徊”,在徘徊中自然有一种对往事追怀和思念之情,但晏殊写得口气非常缓和,而“重把一尊寻旧径”的今昔对比之情却隐含其间,虽非激言烈响,其效果却不在“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诸句之下,这正是大晏词的特色。

第二讲

说道晏殊的词,很多人都把晏殊富贵显达的身世据为口实,批评他的词的圆融平静的风格特色不为深刻,一位晏殊缺少一份诗人的沉挚深刻的感慨。这乃是由于中国诗论中缺少一种“穷而后工”的成见。当然,一个人的身世中的忧愁患难,常常会使人变得深刻起来,但是这要看他对忧愁患难怎样对待,也就是说忧愁患难固然可以成就一个英雄豪杰,成就一位伟大而深刻的诗人,但也可能毁灭一个诗人,一个英雄豪杰。无论是成就还是毁灭,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是否经历了忧愁患难,是在是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只要你果然是一个诗人,那么你就应该具有诗人的锐感。况周颐说:“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常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在。”。若你果然是一位诗人,那么就死大自然的风雨江山,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夕阳残照,都能给你很深的感触,使你“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使你有敏锐的感触,


查看更多简历范文相关内容,请点击简历范文

2024 免费范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