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stzx.com--理学类】

篇一:功夫不负有心人议论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父母常常这样教导我们。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只要你努力去做一件事,并肯下功夫,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1878年,爱迪生决定制造出价钱便宜,经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电灯。首先,他用炭丝装在玻璃泡中,可是仅亮8分钟,于是先后又换了1600种材料。一次,爱迪生偶然想到用棉纱烧成炭,于是试了试。结果果然出人意料,灯泡寿命一下子延长到45个小时。虽然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可是爱迪生继续研究,又研制出竹丝灯泡,寿命达1200小时。直到1906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无独有偶,1897年,居里夫人对放射性物质进行研究。她为了提炼一种别人不知道的放射性物质,搞到了一吨可能含这种物质的工业废渣。在院里进行冶炼、溶解、沉淀、分析。经过3年又9个月,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新物质,取名为镭,这项研究也让她获得了诺贝尔奖。

不仅如此,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也是一样。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成为一名律师,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反复地

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治界。

爱迪生经过无数次失败制造了电灯;居里夫人不惜自己的身躯提炼出了镭;林肯不惜艰难踏入了政治界,这都是因为他们下了功夫,这也印证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

只要你在一件事上坚持不懈,努力克服其中的困难,就一定课一成功。

篇二: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 孝感市实验小学 李刘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十分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只要勤奋、努力去拼搏,没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事。 从古代至现在,从中国到外国,千百年来,海内外各界著名人士的光环背后都饱经沧桑,然而面对困难,他们迎难而上,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取得了成功。 古代的李白不就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一个代表吗?他小的时候读书很不用功,想中途废学。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见一个老奶奶在那里磨铁杵。李白很奇怪,问她干什么。老奶奶回答:“把铁杵磨成针。”李白不信,笑了,说:“铁杵岂能磨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老奶娘了这个道理,李白顿时领悟。从此他便用功学习成了著名的诗人。 无独有偶,王羲之七岁练书法,在水池边练字写满了无数张纸,写烂了无数个笔头,每次练完字片在池水里洗笔,最后竟把池水给洗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羲之经过不断练习书法,终究成了一名大书法家。 在外国,也有许多“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事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第一次在会议上发表演讲时说到一半便忘了下文,任他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只好中断演讲,但他并不气馁,潜心研究演讲技巧,经常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丘吉尔终于成为了二十世纪的著名演说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篇三: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3)

成功的桂冠永远属于那些拥有锲而不舍,追根求源,坚持不懈精神的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之花需要辛勤的汗水浇灌,从古至今,每个名人,成功人士的背后都饱经沧桑!

晋代着名大书法家王羲之,他从小酷爱书法,七岁时跟随当代著名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每天勤学苦练。没有墨汁,毛笔的时候,他就用手在衣服上写,有时用树枝在沙地上写。相传,他在浙江绍兴兰亭池边练习书法,洗笔和砚台的水都把池水染黑了,经过整整二十年的勤学苦练,他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书法家,作品流传于千古!

无独有偶,现代着名画家黄永玉也很努力。他画的荷花被世人赞叹,可是有谁知道他画过多少荷花写生稿呢?连黄永玉自己也算不清,有一回,他让儿子数一数究竟画了多少写生稿。儿子一捆捆抱来,每捆一百张,共有八十多捆。黄永玉经过二十多年刻苦写生,并反复钻研画荷花的技巧,吸收各家之长,融于一体,最终,他画出来的荷花独具神韵!

孙敬是一个晋朝人,开始他的知识浅薄,没有重用,连家里的人也瞧不起他,后来他专心的学习,把门关上,为了学习的时间更多,以免自己睡觉,就把自己的头发和绳子捆在一起,只要头一低下,头发扯在头皮上,一痛就起来继续学习,就这样下去,专研书本,最后成为了一位着名的政治家。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也是一样。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成为一名律师,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反复地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治界。

从这些名人故事中,大家一定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查看更多理学类相关内容,请点击理学类

2024 免费范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