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ustzx.com--小学作文】

篇一:中国教育史个人整理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法国社会学家,1831-1902)

核心观点:教育是由“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着作用的那些自然

规律所决定的”(《动物界的教育》)

问题:将教育概念“生物学化”,抹煞了动物和人的活动的本

质区别,没有将本能的活动与社会性活动区分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美国教育史学家,1869-1947)

核心观点: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问题:儿童的模仿更多的是一种自发的而非有意识、有目

的的活动,不具有社会性;模仿是一种学习机制,

是教育发生的条件,而不是教育本身。

3、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恩格斯

核心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

问题:忽视了人类自身生产和繁衍的需要,人类的发展史

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史,人类为了生存的延续需要

把上一代的知识经验传递下去。

4、需要起源说

代表人物:孙培青

核心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

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问题:用“需要”解释一个事物的发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方法,取消了事物的特殊性,使理论更加模糊不清。

(二)对教育起源的反思与断想

1、任何一种现有学说都无法令人信服的解释教育的发生

2、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动因

劳动 经验的传递 风俗习惯 行为方式 社会禁忌 语言

3、每一种社会现象都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复杂性思维)

政治(社会组织方式) 经济 文化

4、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源自于对旧有事物的批判

5、教育产生的直接动因:本能的活动不足于承载经验等的传递

6、教育产生的标志:有目的、有意识的传递活动出现

(三)中国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方面

3、教育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5、男女教育有别,根源在于分工

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二章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第二节 西周的教育

关键词:奴隶制全盛时期、分封制、井田制、宗法等级、阶级对立、“以礼造士”

(一)在文化教育上历史特征:学在官府

名词解释: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构,为了管理的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有文字记录,汇

集成专书,由当官者来掌握,这种现象历史上称为“学术官守”,并由此造成“学在官府”。 显著特点/原因: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唯官有器,而民无器

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

1、家庭教育

内容:生活技能和习惯礼仪规范数的观念方位观念时间观念性别教育

特点:按儿童年龄不同提出不同要求,有明显的计划

2、小学教育

教育对象:贵族子弟、平民子弟

学习年限:约7年

教育内容:德、行、艺、仪

地点:设于王宫内

性质:国学

3、大学教育

学习年限:约9年

教育内容:礼乐射御 《诗》《书》

性质:国学

4、乡学

设置地点: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

性质:地方学校

类别:家塾党庠州序乡校

教育内容:德、行、艺

与国学存在联系:择优推荐至国学

5、官师合一

教师由政府职官担任

(三)六艺教育

名词解释:西周的国学、乡学、小学、大学都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六艺教育起源于夏

代,商代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发展充实。具体包括:礼乐、射

御、书数。

1、礼乐

内容:礼:政治 道德 礼仪 乐:诗歌 音乐 舞蹈

作用: 礼的作用在于培养奴隶主阶级需要的政治伦理、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

乐具有多种作用,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其中。

2、射御

内容:射:射箭御:驾驭战车

作用:进行军事训练,养成健壮的体魄和精湛的战术P22

3、书数

内容:书:文字读写 《史籀(zhou)篇》(中国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

数:符号甲子纪日法 计数 十进位法四则运算

作用:书数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是进行其它教育的基础。

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第三节 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

(一)私学兴起的原因

士阶层的变化与教育的新需要

私学兴起的重要原因:士阶层的变化

“养士”之风,造成士数量增加,产生了对教育的需求,使私学兴起

(二)私学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1、学在四方,促进了学术下移

2、政教分设,有独立的组织机构,成为独立的活动

3、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4、使官师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专门的职业

5、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使教育思想理论有较大发展

第四节 孔丘的教育思想

孔丘(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一、教育思想

(一)重视教育的作用:1、教育是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二)论教育对象:提倡“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打破了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阶层,满足了平民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有教无类”与奴隶制社会“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教育等级制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划时代的进步。

(三)论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奉行政治改良主义,主张德政“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口号的提出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平民从政开辟了道路,成为推动当时人们积极学习的巨大力量。同时,也是对奴隶制世袭制的巨大冲击,有利于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学而优则仕”还是科举制的理论来源,二者有密切联系。

(四)论教育内容:以“六艺”为教学内容

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新“六艺”

品行、忠诚和守信实际上是指道德教育。孔子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道德教

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道德教育没有专门的教科书,而是贯穿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文化

知识也是为道德教育服务。

教学内容的特点:1、偏重社会人事2、偏重文事3、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五)论教学方法: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以致用”)

2、启发诱导

3、因材施教

4、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要有不耻下问的态度;要有实事求是 的态度)

(六)论道德教育:主张自觉修养德行

道德理想:仁

道德原则:礼

道德规则: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七)论为师之道:树立教师的典范

1、学而不厌2、温故知新3、诲人不倦4、以身作则5、爱护学生6、教学相长

(八)简评:历史影响

1、他首次提出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2、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先河,打破了“学在官府”局面,成为百家争鸣先驱;

3、他实行“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推动了文化教育的下移;

4、他提倡“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为封建官僚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

5、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撰了“六书”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6、他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强调学思行结合,首倡启发式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等;

7、他重视道德教育,把“仁”作为最高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

8、他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如立志、中庸、自省、改过迁善等;

9、他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1、养士之风盛行

2、百家争鸣:“九流十家”:儒、道、墨、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家

3、私学发展:儒家私学墨家私学道家私学法家私学

第二节 齐国的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的学府

产生背景:争霸 招贤纳士“四塞之国”

一、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

(一)性质

1、是一所由管家举办而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从主办和办学目的看:官学 从学术自由看:私学

2、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讲学:游学场所学无常师 “期会” 制度化

·著述:著书立说著作宏富

·育才:各派有从学弟子 《弟子职》(学生守则)

·咨议:“齐稷下先生喜议政事” “以干世主” 谋士

(二)特点

1、学术自由

·稷下先生:“不治而议论”“不臣之位”

·来者不拒,包容百家

·各家学术地位平等

·允许学术争鸣

2、待遇优厚

·政治待遇:“不治而议论”

·物质待遇: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二、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

1、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2、显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3、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第四节 孟轲的教育思想

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邑(今山东邹城)人思想家 教育家“亚圣”

一、“性善论”——教育理论的基础

·人性论:教育的基础

·“人皆可以为尧舜”

·性善论:与孟子的政治、教育主张密切相连

二、论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

(一)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

·有限的性善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四端是人性的起点,代表了一种可能性

·“学问之道无他,求放心而已。”

·教育的作用:引导人保存、找回与扩充固有的善端

·环境对于教育是重要的

(二)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尤以孝悌为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论理想人格

篇二:2015教育学考研答案和真题

2015教育学考研答案和真题解析

凯程考研首发2015教育学考研统考真题答案,刚刚走出考场的同学们,可以以此为参照。对答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考试着手复试。此版本答案为凯程考研教研室老师整理的版本,如果对部分题目有异议,可以和我们进一步讨论和咨询。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自然类比 B.哲学思辨 C.经验描述D.科学实验

【真题解析】B

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重思辨轻实践经验。自然类比和经验描述属于直觉观察时期,科学实验属于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9.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

A.《学会关心》 B.《生命线》

C.《中学道德教育》 D.《社会与道德教育》

【真题解析】B

麦克菲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由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第一部分:《设身处地》;第二部分:《证明规则》;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

10.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这种问题属于()

A.职业倦怠 B.职业迷茫

C.职业逃避 D.职业道德失范

【真题解析】A

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B.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

C.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D.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真题解析】D

12.结构功能主义者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这种观点强调的是()

A.正向显性功能B.正向隐性功能

C.负向显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

【真题解析】A

13.研究表明,人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和利用这种发展特点的教育措施有()

A.个别辅导,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B.个别辅导,分层教学,班级授课

C.分层教学,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

D.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

【真题解析】A

本题可用排除法。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在于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含有班级授课的选项可以排除,而个别辅导、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14.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A.诗书B.礼乐C.射御D.书数

【真题解析】D

记忆性知识。“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是西周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主要是大学的课程。

15.《学记》所阐述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早在孟轲就已提出,他将其阐述为()

A.“不陵节而施” B.“学不躐等”

C.“当其可”D.“盈科而后进”

【真题解析】D

“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是《学记》对于循序渐进原则的阐述;“当其可”是《学记》对于及时施教原则的阐述,是说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盈科而后进”是孟子对于循序渐进原则的阐述,强调学习和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孟子认为,读书正确的进程应当像源源不断的流水那样,注满一个洼坎之后再注入下一个洼坎,未注满时绝不下流,由此渐次流入大海。而教学也应当像流水那样,注意每一个知识环节的掌握,注意学习的知识的连续性,按照一定步骤,循序渐进的进行。

16.汉代实施察举制度,贯彻儒家“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用人思想,其所谓“材”是指()

A.经述之才 B.吏治之才C.辞章之才 D.货殖之才

【真题解析】B

“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即把那些真正有德有才的人推荐上来,经过考核再加以录用,使学校培养出来的的人才和社会上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任用官员任官唯贤。是董仲舒为了克服官吏任用过程中论资排辈的现象提出的,是对官吏管理和选拔的规定。

17.唐代中央官学体系中实施儒学教育的学校主要为()

A.国子学,太学,四门学 B.国子学,太学,中书学

C.太学,四门学,中书学 D.国子学,四门学,中书学

【真题解析】A

记忆性知识。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六学”和“二馆”。“六学”具体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中的前三学属于普通学校,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属于专科学校。

18.科举制度区别于察举制度的根本之处在于()

A.开设繁多的考试科目B.建立完备的防弊制度

C.自愿报名、逐级考选D.地方推荐、中央考试

【真题解析】C

记忆+理解性知识。本题考查的是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特点。

19.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认为无须外求,只须明内在良知的古代教育家有()

A.孟轲、王守仁B.孟轲、朱熹

C.荀况、王守仁D.荀况、朱熹

【真题解析】A

记忆+理解性知识。荀况、朱熹为外铄论的代表,王守仁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

20.明朝各地设立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学校是()

A.武学B.医学C.阴阳学 D.社学

【真题解析】D

记忆性知识。明朝社学是设在城镇和乡村地区,以民间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地方官学。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

21.《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较为流行的蒙学教材。这类教材在编写上除了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

A.联系儿童生活 B.采用韵语形式

C.图文并茂D.内容生动有趣

【真题解析】B

记忆性知识。注意审题,问答是“三百千”这类蒙学教材的特点。

22.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政府通令国民学校废止文言文教材,代之以现代语体文是在()

A.清末新政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真题解析】C

记忆性知识。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开展,文学作品逐渐使用白话文,其中出现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理想的国语教材和课外读物。

23.1927年经蔡元培等人提议试行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借鉴国外教育行政制度的结果。所借鉴的国家是

A.法国 B.德国 C.日本D.美国

【真题解析】A

记忆性知识。

24.奥古斯丁关于教学的基本方法是

A.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

B.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真理

C.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料

D.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和教学

【真题解析】B

奥古斯丁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真理,而不是去认识客观的物质世界(现实世界);他反对把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作为教材;轻视自然科学。

25.将人的灵魂分为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伦理的灵魂,并根据此主张实施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古希腊教育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

【真题解析】C

记忆性知识。

26.在职业选择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反对的是

A.选择适合儿童禀赋的职业 B.选择对社会有用的职业

C.选择为法国政府服务的职业 D.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职业

【真题解析】C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其培养目标为“自然人”。卢梭提出选择职业的几条原则:有用,这是最基本的;适合自己的禀赋;适合自己的性别和年龄;清洁卫生,无害于身体;不要选

择那种养承认乖戾性情、磨灭人上进心的职业。

27.在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设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教育活动是

A.身体的养育 B.知识的学习

C.德行的塑造 D.礼仪的培养

【真题解析】A

洛克把体育放到首要位置。

28.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十分重视技术教育和专门学校的发展,曾被其喻为“能下金蛋的母鸡”的教育机构是

A.巴黎机械与化学工艺学校 B.圣苏尔特种军事学校

C.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D.巴黎理工学校

【真题解析】D

记忆性知识。以武力著称的拿破仑十分重视教育,积蓄智力资源。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称帝。第二天就在战神广场上亲授理工学校一面旗帜,上写“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当时的领旗人,学校首届毕业生阿拉戈,后来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1814年,俄、奥、普联军兵临巴黎城下,理工学校学生要求参战。面临灭顶之灾的拿破仑却说:“我不愿为取金蛋杀掉我的老母鸡!”后来,这句名言被刻在巴黎理工学校梯型大教室的天花板正中心,一直激励着该校师生奋发好好学习

29.19世纪前半期,英国兴起的城市学院运动在较大程度上革新了英国高等教育传统,此类学院在教育实践中强调

A.宗教神学知识教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教学并重

B.贵族子弟与中产阶层子弟同堂学习

C.古典学科与现代科学并行不悖

D.社会团体与政府合作管理

【真题解析】C

记忆性知识。本时期课程中除古典语文、宗教与道德外,也开设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商业、现代语等,还聘请著名法律和医生来校教授法律和医学等。

30.教育思想表现出鲜明的民主性,认为天才可能和美德出自茅舍的要比出自宫廷的多得难以计算的法国教育者是

A.爱尔维修 B.狄德罗C.拉夏洛泰D.卢梭

【真题解析】B

记忆性知识。狄德罗认为“茅舍和其他私人住宅的数目跟宫廷的数目的对比,就如同一万跟一的对比一样,而依照这一点,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舍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他承认教育具有巨大的解放作用。他说:"教育使人发现自己的尊严,就是奴隶也能够很快地感觉到他不是生而为奴隶的。" 初等教育应该是免费的义务教育。

3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贺拉斯曼关于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目的与作用理解的是

A.社会机器的平衡轮

B.社会人才的锻造炉

C.社会差异的复印机

D.社会意识的均衡阀

【真题解析】C

记忆性知识。赫拉斯曼说:“除了人类所创造的其他一切手段以外,教育是人们的情况的伟大均衡阀——它是社会机器的平衡轮。”赫拉斯曼把公立学校看成一个熔炉,从中锤炼

出美国社会所需要的形形色色的人才。

32.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批准成立的日本教育改革领导机构是

A.中央教育审议会 B.临时教育审议会

C.学生管理局D.教学局

【真题解析】B

记忆性知识。1984年,日本国会批准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和1987年文部省成立的“教育改革推进本部”,是80年代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

33.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是

A.追求优异 B.生计教育

C.提高效率 D.教育公平

【真题解析】B

记忆性知识。

34.下列不属于迁移的是

A.吃一堑,长一智 B.近墨者黑

C.因噎废食 D.温故知新

【真题解析】B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近墨者黑是指接近坏人就会使人变坏。强调的是别人的影响,而非自己也学到的影响。

35.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段主题思想不明确的短文之前加上主题标题与未加相比,被试感到加上标题的材料更易于理解且记忆效果好。最适宜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同化论 B.生成论

C.联想论 D.图式理论

【真题解析】D

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题目中给短文加上主题标题相当于把杂乱的知识组织起来,便于人们的学习。属于图式理论。

3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真题解析】D

这个时候儿童已经能够进行抽象的运算具备逻辑推理能力。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37.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而学习遭受挫折的学生对学习抱消极态度。能对这种态度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认知失调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效果律 D.准备律

【真题解析】C

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成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满意的变化,他拥有积极的态度后就会有更多地学习。

38.在上“圆柱体体积计算”这节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如何测量体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测量是()

A.接受学习B.操作性条件学习

C.发现学习D.观察学习

篇三: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资料

08教本一班总结

中国教育史:

一、填空、单选、多选

1、西周的文化教育特征是(“学在官府”),即(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为奴隶主国家所占有、享受和管理)。

2、西周的小学教育包含(德、行、艺、仪),尤重孝亲父母、友尊贤良、顺事师长一类德行的培养,以造就有(德行、武功)的(未来统治者)打下基础。

3、西周的大学入学年龄通常始于(15岁),九年完成学业,大学设在郊外,天子的大学四周环水叫(辟雍),诸侯的大学半周环水叫(泮宫)。

4、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统称为(国学),设在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统称为(乡学)。

5、六艺含(礼、乐、射、御、书、数)六科,起源于夏代,发展于商代,完善于西周。

6、私学兴起于春秋中叶,繁荣于春秋战国之交,大盛于(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士阶层)的崛起。

7、生活于春秋战国末期的(孔子)虽非私学开创者,但在私学办学中最为著名。

8、孔子坚持(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主张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

9、孔子主张通过从平民中“举贤才”,以德政治国,在教育上相应提出培养“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儒”),具体的培养路线就是(“学而优则仕”)。

10、孔子整理的、被后人称为“六经”的六种教材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11、孔子注重启发诱导,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作为教师教学的一般技巧要求。

12、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令为五经博士设弟子,标志着(太学)正式设立和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3、太学之外,还首设了传授文学艺术的(鸿都门学)、(地方官学),以及传授经学的(经馆),识字启蒙的(书馆)等私学。中国封建社会学校体制在汉代初步形成。

14、唐初统治者取得政权后“偃武修文”,确立了(崇德兴学)的文教政策。

15、隋朝设立国子寺,后又改称(国子监),唐代(国子监)统辖属下各学校。

16、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

17、唐代科举考试的考生来源主要有二:一是国子监和有关官学的学生,经所在学校考试合格后送考,称为(生徒);二是由地方政府经逐级考试选拔后送报尚书省考试,称为(乡贡)。

18、唐朝考试科目有两类:每年定期举行的(常科)和皇帝根据特殊需要下诏举行的(制科)。

19、韩愈提出教师的任务包括三方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0、北宋三次兴学:(“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

21、《白鹿洞书院学规》之治学顺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2、私塾多用的启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3、洋务学堂教学内容引进了(“西文”“西艺”),教育和教学组织形式则模仿西方近代(学校制度),中国近代新式学校与此萌芽。

24、洋务学堂大致可分为(方言(外语)学堂)(武备(军事)学堂)(实业(技术)学堂)。

25、(“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26、(京师大学堂)筹办之际发生了戊戌政变,维新教育的诸多举措均被废,惟其独存。

27、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学制文件,合称(《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首个正式颁布的法定学制。

28、1904年,清政府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法定学制。

29、(1905年)9月光绪皇帝下诏,从次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宣告了实行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制度的终结。

30、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31、1922年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即“新学制”,又称(“壬戍学制”),因其采用美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32、1930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撰成中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新教育大纲》)。

33、(陶行知),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庄学校”,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生活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34、邓小平给北京景山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此后教育改革就以“三个面向”为指针。

二、名词:

1.学而优则仕:学习并且成绩优异是为官的前提和途径,教育的目的是官员养成,不学或学而不优异者 无资格入官。这是以任人唯贤冲击了任人唯亲的世袭制度,将激励和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同时也提出 了一种教育目标模式。

2.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吸取儒家内外诸多派别的思想,论述了教育的具体实施和教学过程 的各种关系。本着德治精神,《学记》用格言化的语言说明了教育的社会政治作用。对教育制度提出一 些具体设想。《学记》的精华在于对教学问题的讨论,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对教师问题也有独到见 解。《学记》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理论思维的专门化,其理论体系的完整、理解教育教学问题的 深入细致,表现出相当高的理论水平和民族特色。

3.察举制度:察举制度始于汉文帝,确立于汉武帝,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据考试成绩优劣选人 任官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才的补充。察举制度的实行,保障了读书做官、以儒术取士的落实,成 为科举制度的先导。

4.苏湖教法:是教育家胡瑗在苏州郡学和湖州州学任教近二十年期间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庆历 兴学”时被推行于太学改革中。“苏湖教法”的核心是分斋教学。分斋教学对以经学为内容、科举为主 导的官学教育造成冲击,有助于改变传统教育不求实用的缺陷。

5.三舍法:是王安石在“熙宁兴学”中改革太学教学管理的主要措施。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二个层次不同、依次递升的部分。实行“三舍法”意在突显学校作用,抵消科举的影响,并将学生平时表 现与考试成绩共同作为考核和选拔依据,而层层淘汰制度又形成激励机制,是教学管理的一项创新, 对后代官学教育有很大影响。

6.京师同文馆:是最早开设也是最有成效的洋务学堂,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于1862年6月正式 开学,最初作为外语学校设立,最初的学生为八旗子弟,教师称为教习。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学科 课程和教学方法引入了中国的学校,它既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幵端,标志着学习 西方由观念变为实践。

三、简答

1中国古代的书院有哪些主要的教育特色:

(1)书院从聚书藏书起逐渐演变为士人读书、讲学、求学的教育机构和著书、编书、校书、出书的学术研究机构(2)书院多由著名学者主持(3)书院重视学术交流(4)书院教学形式多样(5)书院师生情感 深厚,关系融洽化(6)书院在经费、办学方针、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方面都有自治色彩

2.中国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教育思想有哪些主要特点:

(1)批判传统(2)包容广大。(3)务实致用

3.蔡元培就认北大校长后,采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

(1)改变校风,明确学校宗旨(2)整顿教师队伍(3)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4〉提 倡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5)改革教学体制

4.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观念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1)教育的个性化口(2)教育的平民化(3)教育的实用化(4)教育的科学化

5.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6.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指的是什么:

(1)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

(3)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四、论述:

1.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价值:

(1)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教育传统的国家。

(2)中国古代教育从原始氏族公社时期起,到1862年京师同文馆建立时止,先后形成几个发展高潮促进 了教育的发展。(3)以六艺教育为标志,形成有国学与乡学、大学与小学之分的西周官学制度。(4)以私学发展为载体,形成儒、墨、道、法等各家教育思想争鸣,涌现孔丘、老聃、墨翟、孟轲、庄 周、荀况等教育家和标志性教育理论专著《学记》的春秋战国教育。 (5)确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开始读书做官时代的汉代经学教育。

(6)形成完备的教育管理体制并幵始与科举考试制度结合的陏唐教育制度。(7)以书院为学术活动中心,推动教育理论取得进展的宋明理学教育。 (8)反对理学、批判科学’、提倡实学的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教育思潮。 (9)中国传统教育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保障民族文化传统的嬗递与更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2.如何看待科举制及现代的考试制度:

(1)科举制的产生促进了社会民众读书进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了教育的下移,但也导致国家之重科举取士而忽视建设学校发展教育,学校教育渐受科举制约,成为考试预备场所,教育内容、人才标准的单一化和脱离社会实用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并日益严重,也埋下了宋以后改科举、兴学校并在近代最终废除科举制度的种子。

(2)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在考试上做文章,实行“应试教育”,但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彻底 改变“应试教育”及其造成的不良结果,国家对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完善。1990年会考制度的实施,使 高中毕业考试与高校入学考试正式分开。2001年,全国已有18各省市参加“3+X”高考的改革。虽然我 国现代的考试制度存在着不足,但比科举制时已有了非常大的改变。

3.评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及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

(2)“生活及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3)“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及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 校含 有

社会的意味。

(4)“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行是 知之始。有教先学,有学有教。反对注入式教学。

(5)生活教育理论是对学校与社会隔绝、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动,提倡的 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和创造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一、填空、单选、多选

1.在外国古代教育发展中,包括(古代希腊、古代罗马、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四个时期的教育。

2.原始氏族社会解体后,古代希腊出现了许多规模不大的奴隶制国家(亦称为“城邦”)。在这些城邦中, 最有代表性的姮(斯巴达和雅典)。

3.斯巴达形成了以(体育和军事训练)为特征的教育制度。其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富有勇武精神和爱国精 神、善于战斗并有持久斗志的(武士)。

4.儿童在7岁以前,由父母代替国家抚养,并在自己家里接受教育,具体由(母亲)负责。

5.“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教育方法主要是(实践练习)。

6.从18?20岁,青年进入(军事训练团)(亦称“埃弗比”)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

7.雅典形成了以(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教育制度。其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 道德高尚、能言善辩的(公民和商人)。

8.7岁后,除女孩继续在自己家里接受教育,所有男孩进入私人开办的(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

9.儿童上学和放学均有“赎身奴隶”担任的(“教仆”)陪伴,成为“儿童的指导者”。

10. 15岁左右完成(体操)学校学习后,大部分儿童的教育也就中止了。只有少数准备将来担任国家重要职务 的显贵家庭子弟进入由国家开办的(体育馆)继续学习。

11.古罗马王政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培养农民和军人。

12.古罗马共和时期的学校主要有(初等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共和时期的教育主要是(私立教育)最高目的是培养演说家。

13.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史 称

1“中世纪”。

14.教会学校分为三类:(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堂区学校)。

15.“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16.“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打猎、击剑、投枪、弈棋、吟诗)。

17.中世纪大学最初是由一些学生和教师按照(行会)形式自愿结合组成的“组合”,旨在某一学科的学习和研 究。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以医学著称〉、(波洛尼亚大学)(以法学著称〉和法国的(巴黎大学)(以神学著称〉。按领导管理体制的不同,可以分成(“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两种类型。 中世纪大学分(文、医、法、神)四科。1130年,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在世界上首次授予学位。

18.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两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史称(“文艺复兴时期”)。

19.在文艺复兴时期最突出的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1423年,维多利诺应孟都亚公爵的邀请去那 里创办一所学校,故称(“孟都亚学校”)。维多利诺自己称之为(“快乐之家”)。

20.从教育历史来看,在宗教改革时期由(马丁·路德)提出的由国家而不是由教会掌握教育权和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这两条原则,对后来欧美国家教育发展影响很大。

21.古代希腊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的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即(哲学王)。在外国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 一位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来划分教育分期的教育家。

2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包括(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

22.在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中,(神学原则)成了教育的准则,(基督教教义)成了教育内容,(神学)成了一切学科的王冠。

24.法国教育家卢梭最具代表性的教育著作是(《爱弥儿》)。

25.卢梭认为,教育可归于三个来源,即(“自然”、“人”和“事物”)。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

( “自然人”)。

26.(泛智论和教育适应自然)是雍夸美纽斯提出的泛智教育思想的两个基础。

27.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观点的教育家。

28.在裴斯泰洛奇看来,智育的最简单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

29.导生制是由(贝尔和兰喀斯特)两人分别在印度马德拉斯和英国伦敦提出的,故亦称“贝尔一兰喀斯特制”。

30.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亦称《福斯特法案》〕,标志着英国国民初等教育制度的形成. ^

31.法国在拿破仑中央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下,(“帝国大学”)作为一个教育行政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整个帝国的公共教育。

32.在欧洲国家中,(德国)是最早颁布强迫义务教育法令的一个国家。

33.美国联邦政府无权直接干预地方教育,这种地方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史称(“学区制”)。

34.美国直接负责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的是(学区)。

35.19世纪中后期,为美国农业和机械培养了专业人才的高校是(“农工学院”)(亦称“赠地学院”),它表明了美国高等教育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的一种努力。

36.1871年,日本成立了(文部省)成为全国的教育行政机构,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事业。在日本近代教育史上,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波看做是(“第一次教育改革”)。

37.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 “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38.(“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

39.赫尔巴特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40.在欧洲新教育运动中,(雷迪)被称为“新教育之父”。

4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始于帕克在马萨诸塞州的(昆西)学校实验。一般认为,昆西学校实验开创了进步教育在美国发展的道路。(帕克)被称为“进步教育之父”。

42.在美国20世纪的第二次改革运动是以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肓法》)为起始的。

43.在20世纪欧美教育思想中,终身教育是被作为未来教育战略的一种教育思想,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法国。其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朗格朗)。

44.在20世纪20~40年代探索和建立苏维埃教育学的过程中,最突出的是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思想)。

45.集体教育的原则:(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前景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影响原 则、集体继承原则)。

二、名词:

1.产婆术:苏格拉底通过讨论和回答的方法来揭露对方观点中的矛盾,并逐步引导学生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从不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它包括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

2.教育心理学化:是把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在教育实践中以心理学为依据来促 使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

3.要素教育:就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易于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从而促使儿童各种天陚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简答:

1.整个斯巴达教育的实验过程:第一阶段是实行严格的新生儿体格检査。第二阶段是受国家严格监督的家庭教育。

第三阶段是公共教育。

2.整个雅典教育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是家庭教育。第二阶段是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教育。第三阶段是体操学校教育。第四阶段是体育 馆教育。

第五阶段是军事训练团教育。

3.马丁,路德提出的哪些原则对后来欧美国家教育发展影晌很大:

从教育历史来看,马丁- 路德提出的由国家而不是由教会掌握教育权和由国家推行普 及义务教育这两条原则对后来欧美国家教育发展影响很大

4.明治政府采取教育改革的措施:

一是到欧美国家学习考察。二是派遣出国留学生。三是从欧美国家聘请专家学者。四是切实推动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五是积极发展师范教育。六是分步骤地发展各级教育。

5.新教育运动的基本原则:

一是反对主知主义教育。二是反对忽视现代社会需求的传统课程。三是反对呆板僵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 理方法。四是反对在精神上对儿童的压抑。

6.20世纪欧美国家的第一次教育改革运动的意义:

(1)逐步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念(2)改变了对儿童、知识、课程、教学等原有认识门(3)相应 地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4)是世界现代教育起始的根本标志

四、论述

1.中世纪骑士教育的实施过程:

(1〕在教会学校占据垄断地位的中世纪中期以前,仅有骑士教育这样一种世俗教育形式,但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2)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体强壮、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骑士。

(3)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产物。

(4)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生?七八岁),儿童在自己家里接受教育除了宗教和道德知识以外,特 别注重身体的发展。第二阶段(七八岁?14岁;),侍童教育。等级较低的封建主把自己的长子送到高一级的封建主

的城堡中去充当侍童,侍奉封建主和夫人,学习上流社会礼节和行为规范,也学习一些知识,并 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使用武器。第三阶段〈14岁?21岁〉,侍从教育。在担任封建主侍从的过程中,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在这一阶段结束之前,未来的骑士还要选一位比自己年长的妇女并表示爱意。到21 岁时,将通过典礼授予骑士称号。

2.试比较古代斯巴达和雅典教育体制:

(1)相同点:

①对教育都十分重视。②不但对西方的教育制度,而且对西方的教育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⑵不同点:

①政府对待教育的态度不同:

斯:集权管理,儿童国有,免费教育,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

雅:放任政策,交费上学,学校为私立,教育是家庭责任。

②培养目标不同:

斯: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

雅: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的公民

③教育机构不同:

斯:军营、青年军事训练团。

雅: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

④教育内容不同:

斯:军事训练,体育训练。

雅:体育训练、文化知识的传授

⑤教育方法不同:

斯: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练

雅: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

⑥师资队伍不同:

斯: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行官予以训诫

雅:除本国统治阶级成员外,国外智者充任教师的为数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

⑦对女子教育的态度不同:

斯:为了生育健康的子女和必要时承担保卫国家的职责,非常重视女子的教育

雅:不重视女子教育,妇女地位低下,只能在家中学习一些家务知识,为成为一名家庭主妇做准备

总之,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是大不相同的。作为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城邦,这两种教育体制无论是当时古希腊的教育,还是近代欧美的教育,都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相比之下,雅典的教育对西方各国的影响更大一些。

3.浅折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由人文主义者所倡导的教育思想。

(2)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以及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

(3)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培养身心两方面和谐发展的“新人”。

(4)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拓宽学校课程内容和扩大学科范围。

(5)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提倡新的教育和教学方法。

(6)尽管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它闪烁了新时代教育的曙光,不仅打破了教会垄断教

育的局面,而且开启了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先河。

(7)外国近代教育思想正是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述评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1)自然教育思想是由法国教育家卢梭在18世纪中期提出的。

(2自认教育原则:

①在批判封建教育的基础上,卢梭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地原则。

②卢梭认为,教育可归于三个来源:“自然”、“人”和“事物”。

③顺应自然的教育就是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的教育,就是尊重儿童自由的教育。

④自然教育原则就是确定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教育分期的依据。

(3)自然教育目的:

①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

②与封建教育完全不同,自然教育就是教儿童怎样做人、怎样去生活。

③自然教育所要培养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是社会成员,而不是一个回到原始社会去的、没有文化的人,不是一个脱离现实的孤独的人。

④自然教育所要培养的“自然人”,是天性发展、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性、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而不是身体衰弱、失去天性、充满偏见和奴性的王孙公子和达官显贵。

⑤卢梭提出“自然人”的教育目的,既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又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查看更多小学作文相关内容,请点击小学作文

2024 免费范文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13号-1